4、市場改革有待深化
雖然市場化改革在不斷推進,但是目前區域保護和“民營企業彈簧門”現象仍舊層出不窮。
區域保護方面,以信用評價體系為例,目前全國各個省有省的信用評價,市有市的信用評價,甚至還有區級的信用評價,體系嚴重割裂。大多省市信用評價體系尺度不一,個別省份將企業納稅、資質等納入信用評價體系,不太合理。此外,大多省市將工程業績作為信用評價的重要指標,但這明顯對中小企業不公平,沒有分層分類進行設計,讓更多企業公平地參與市場競爭。
“民營企業彈簧門”方面,以《2022中國建筑行業民營企業200強調研分析報告》的調查數據為例,工程建設行業民營企業規模偏小,發展速度明顯低于央國企,市場空間擠壓嚴重。
5、行業結構不盡合理
一方面,行業市場集中度在持續提升。2023年,在建筑業新簽訂單整體下滑的背景下,八大建筑央企新簽訂單合計同比增長8.0%,市場占比提升至46.8%,比2022年提升4.7個百分點。另一方面,行業結構仍舊不盡合理。總承包企業過多,同質化競爭嚴重;專精特新企業數量不足,整個行業有明顯的空心化現象。
二、行業的七大發展趨勢
1、建筑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
政府大量投資公共資金來刺激建筑業的發展,特別是央企代表的建筑企業集中度的提升已經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由于投建營運一體化、融資成本優勢、建筑合規化、項目規模增大以及技術門檻的提高等因素,導致中小型建筑商逐漸被邊緣化,變成了大型建筑企業的配套和勞務商。中小建筑商之所以被淘汰的核心原因是其能力不足。行業的集中度在長期內持續提高,而大型建設承包商和具有差異化技術領先性的企業則呈現出長期投資價值。
2、綠色建筑大勢所趨:
在"雙碳"的背景下,碳排放限制逐漸升級,環保整治和能耗雙控力度不斷增強。同時,結合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等行業趨勢,可以預見低碳生產技術的革新、節能減排和裝配式建筑將成為專業工程公司發展的方向。這對行業的技術創新和服務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為未來市場開發帶來了新的增長空間。
盡管成本經濟性仍然是一個瓶頸,政府主導綠色建筑的先期投資以及行業技術門檻的持續提高為領先型企業提供了跨越式發展的良機。
建筑行業正在進入循環經濟時代,可再生建筑材料得到大規模應用。在未來五年里,十大可再生建筑材料包括粘土磚、植物基聚氨酯泡沫板、大麻混凝土、生態磚、竹子、橡膠輪胎、夯土、報紙木、聚碳酸酯板和芯片板。《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明確規定到2025年,新增大宗固廢綜合利用率應達到60%。因此,綠色可再生建筑材料的應用比重將不斷提高。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