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能否保住其在油氣行業的地位,主要看三方面:一是美歐金融制裁俄羅斯能否頂得住;二是其他產油國替代俄羅斯出口石油的意愿和能力有多少;三是國際液化天然氣貿易能多大程度替代俄羅斯出口的天然氣。這三大因素也決定著未來國際油氣貿易格局的變化。
俄羅斯迄今遭受的最大力度的制裁是被禁止使用環球同業銀行金融電訊協會國際結算系統(SWIFT)。2022年2月26日,美國與歐盟、英國和加拿大發表共同聲明,宣布禁止俄羅斯幾家主要銀行使用SWIFT。
SWIFT是專門為金融機構提供跨境信息和通信服務的組織,成員包括全球200多個國家的超1.1萬家金融機構、交易所和企業,幾乎是跨境支付信息收發的獨家服務商。
上述制裁的細節未公布,根據多方透露的信息,俄羅斯的部分銀行仍能繼續使用SWIFT系統,且油氣貿易不在禁令之列。
業內人士認為,與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時相比,俄羅斯有了更多應對經濟制裁的經驗。該禁令增加了與俄羅斯油氣貿易結算的風險和不便,但整體上對俄羅斯出口油氣的交易影響不大。熟悉俄羅斯能源貿易的人士對《財經十一人》介紹說,即使SWIFT系統擴大俄羅斯的禁用范圍,國際油氣貿易也可以繼續。比如,注冊新的銀行機構,就可以跳出懲罰名單。再如,可以通過第三方中轉的路徑拐彎進行交易。當然,這樣對俄羅斯以及與其交易的機構會產生政治、金融風險。
在其他產油國方面,以沙特與俄羅斯為首的國際石油輸出國組織歐佩克+聯盟目前看來仍然較為堅固。最近的歐佩克+會議決定維持2021年8月制定的將增產量提高到40萬桶/日的目標,不再增加新的產量。
歐佩克秘書長巴爾金多3月8日在美國劍橋能源周會議上發表講話稱,不把能源政治化。雖然石油行業有一定合理數量的備用產能作為應對不確定性的緩沖,但多年來已被嚴重消耗,目前世界上沒有能夠替代俄羅斯石油出口份額的產能。
不愿具名的俄羅斯油氣產業研究者對《財經十一人》分析說,產油國增產并不容易,歐佩克+的成員國幾乎都對增產持謹慎態度。俄羅斯與歐佩克組成歐佩克+聯盟五年多了,他們之間的信任已建立起來,俄羅斯和沙特在石油市場上已結成利益共同體。
歐佩克+之外,伊朗是重要的填補原油缺口的選項。如果伊核談判協議達成,對伊朗制裁被解除,伊朗石油將重返全球市場。自去年12月以來,為準備達成協議,伊朗開始將數百萬桶石油運入油輪。根據預測,伊朗近海油輪可能儲存有6500萬至8000萬桶石油,在協議達成的前三個月,伊朗的石油日產量可能會達到340萬桶,六個月后可能會達到370萬桶,而目前這個數字為250萬桶。分析預計,伊朗石油重返世界市場可能會讓油價下跌至少10%。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