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依托國家和省級實驗室、產業創 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建立特色創新創業平臺,進一步提升 關鍵核心技術、重點產品的科技攻關和成果轉化能力。加快 5G、 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發展新一代信息 技術、人工智能、集成電路、高端裝備、新材料、物聯網、生物 醫藥等產業,推動新技術與傳統產業融合發展。支持傳統資源型 企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智慧園區。
(九)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加強創新鏈和產業鏈對接,持續挖掘和鞏固提升比較優勢,積極發展裝備制造、精細化 工、新能源等產業,提升產業鏈的創新能力和附加值,培育一批 新興支柱產業。鼓勵資源型地區積極融入全球供應鏈,支持加快 構建自主可控、安全高效的資源能源供應鏈體系。
四、促進資源型地區協調發展
(十)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支持資源型地區結合本地實際積極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等區域重大 發展戰略。根據國家戰略導向和發展重點,充分考慮資源環境承 載能力和比較優勢,推動資源型地區與周邊中心城市、省會城市 的合作,對接先進生產要素和創新資源,促進資本、人才和技術 等生產要素流動,加強跨區域產業合作園區建設,探索“飛地經 濟”發展模式,優化產業和城鎮空間布局。
(十一)引導資源富集地區轉型發展。加強資源富集地區就 地轉化能力建設,鼓勵具備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的地方開展資源 精深加工。提高資源型產業技術和綜合集成水平,促進傳統產業 改造升級,加快發展與資源精深加工密切相關的新材料、新能 源、節能環保、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配套發展現代 物流、金融服務、工程設計、管理咨詢等生產性服務業,以資源 精深加工帶動構建多元化產業體系。促進資源開發與新型城鎮化 建設和生態保護協調發展,健全新興產業扶持、利益分配共享等 機制。
(十二)支持資源枯竭地區可持續發展。資源枯竭地區轉型 發展首先要解決好民生問題、保障好困難群眾生活,完善基礎設 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配套,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強化國有企業支持 資源枯竭地區轉型的責任,持續加大投入力度。大力培育接續替 代產業,扶持勞動密集型企業和中小微企業發展,打造一批接續 替代產業園區和集聚區。深入實施采煤沉陷區綜合治理工程和獨
立工礦區改造提升工程,支持開展重大安全隱患區居民避險搬 遷、生態修復和環境整治、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接續替代 產業平臺等項目建設,有效改善礦區的生產生活條件。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