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燃料電池產業堅持面向家庭,且在技術上持續推進。在國家層面,政府以向新能源產業技術綜合開發機構(NEDO)投入專項科研經費為主,設定核心技術應達到的相應指標,并將指標進行分解,對承擔課題研究的單位定期進行評估,以實現氫能發展目標。研究機構在氫燃料電池領域建立了持續的研發體系,很多大學持續參與氫能研究已達50年,在關鍵技術包括極板、膜電極、電子材料等方面都有龐大的研發團隊。在企業層面,根據氫燃料電池技術狀況、氫來源的便利性以及成本、市場需求等,不斷完善氫燃料電池家庭應用產品,松下、東芝、日立等機電一體化企業在十年前已開始了應用端的實證研究,積極占領研發成果制高點。降低制氫成本方面,2019年,日本物質材料研究機構(NIMS)與東京大學和廣島大學合作,通過開發2030年前后完全可能研制出實用化的、放電較慢但成本低廉的蓄電池,日本有望實現每立方米為17~27日元(約1.04~1.64元人民幣)的制氫成本。
三、前沿技術最新動態與重要成果
(一)油氣勘探開發與利用技術
1.地下原位改質技術
地下原位改質是通過對地下儲層進行高溫加熱,將固體干酪根轉換為輕質液態烴,再通過傳統工藝將液態烴從地下開采出來的方法。該技術具有不受地質條件限制、地下轉化輕質油、高采出程度、低污染等優點,一旦規模化應用,將對重質油、頁巖油和油頁巖開采具有革命性意義。殼牌公司地下原位改質技術采用小間距井下電加熱器,循序均勻地將地層加熱到轉化溫度。該技術通過緩慢加熱提升產出油氣的質量,相對于其他工藝可以回收埋藏極深的巖層中的頁巖油,同時省去地下燃燒過程,減少地表污染,降低對環境的危害。為了避免地下水污染,殼牌公司開發了獨有的冷凍墻技術,可有效避免生產區域在頁巖加熱、油氣采出和后期清理過程中地下水的侵入。
2.廢棄油田再利用技術
俄羅斯秋明國立大學將物理化學開采方法與微乳液驅油技術相結合,開發出一種從廢棄的油田中開采石油的方法。微乳液驅油依靠的是重量和粘度,是當今最有效的驅油技術。微乳液比石油重,不與之混合,驅油時會把石油推到表面。但其對侵蝕性的現實條件(沉積物的溫度和硬度)非常敏感,會失去實驗中的理想特性。
3.高精準智能壓裂技術
近年來,水平井分段壓裂呈現壓裂段數越來越多、支撐劑和壓裂液用量越來越大的趨勢。從長遠看,實現壓裂段數少、精、準,才是水力壓裂技術的理想目標。目前業界正在探索大數據、人工智能指導下的高精準壓裂技術和布縫優化技術,但是真正能夠“聞著氣味”走的壓裂技術還有待研究和突破。美國Quantico能源公司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靜態模型與地球物理解釋緊密耦合,對不良數據進行質量控制,形成高精度預測模型,用于壓裂設計,在二疊盆地和巴肯油田的100多口油井中使用后,與鄰井對比結果表明,優化后的完井方案不僅可以使產量提高10%~40%,還能有效降低整體壓裂作業成本。隨著“甜點”識別、壓裂監測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未來高精準智能壓裂技術有望實現每一級壓裂都壓在油氣“甜點”上,可有效提高儲層鉆遇率和油氣產量,降低開發成本,降本增效意義重大。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