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剛剛閉幕的全國兩會上,部分代表委員為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提出的議案提案受到全行業的熱切關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建議,要引導加大氫燃料電池基礎科研投入;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表示,要加快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政策配套。
事實上,自去年11月首批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申報截止后,眾多企業都蓄勢待發、敬候佳音。日前,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以下簡稱“五部委”)的評審專家已組織相關申報單位進行答辯。與前兩年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實現了銷量的跨越式增長。而如今,行業人士對產業發展的關注點,更在于之后的路如何才能走得好、走得遠。
記者了解到,鑒于此前電動汽車發展走彎路帶來的經驗和教訓,新能源汽車產業正在沿著理性的軌道前行。這一點在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發展方向上表現得尤為突出——更重質量而非規模,更重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可控而非終端裝車量。
存在過熱苗頭是初期正常現象嗎?
回望2020年,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的發展可謂“熱火朝天”。從產業政策、企業和地方政府表現、產能規劃、資本市場等方面看,氫燃料電池汽車推廣一路加速,甚至有人認為產業發展已存在一定的過熱苗頭。
在政策方面,根據此前五部委聯合發布的《關于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范應用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支持產業發展。
在企業和地方政府表現方面,雖然“以獎代補”示范城市群申報結果還未公布,但這項政策的驅動力已開始釋放。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上海、天津、廣州、佛山、濟南、武漢、如皋、蘇州、成都等全國20多個城市都出臺了支持氫能產業發展的政策。
在產能規劃方面,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國內所有的電堆產能已可以滿足未來10年的需求。《通知》指出,要重點推動氫燃料電池汽車在中重型商用車領域的產業化應用。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最新統計數據,2020年,我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為1199輛,銷量為1177輛,同比分別下降57.5%和56.8%。目前,國內累計運行的氫燃料電池汽車超過5000輛,累計運行里程超過1億公里,已建和在建的加氫站超過140座。然而,我國商用車年銷量約百萬輛規模,即便替換率達到50%,氫燃料電池車型的總量也不會太大。
在資本市場方面,2020年8月,有“中國氫能第一股”之稱的億華通正式登陸科創板,開盤便實現市值飆升,為正處于市場導入階段的燃料電池產業打入一針強心劑。據不完全統計,去年一年,重塑集團、驥翀氫能、上海舜華等10多家氫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獲得了不同程度的融資,涉及的領域包括燃料電池企業、核心材料企業和加氫站企業等。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