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十四五”規劃謀篇布局之年,建言“十四五”逐漸成為近期各種媒體的熱詞,我國“十四五”相關的討論還引發了很多國外智庫參與。平心而論,在各個領域關于“十四五”的討論中,都沒有電力“十四五”中可再生能源和傳統能源的討論激烈。“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要大發展是行業的首要共識,但是要不要繼續上煤電、上多少煤電,甚至要不要再用30年讓我國的煤電全部退出運行,成為了“十四五”可再生能源規劃相關討論甚至爭論的主題之一。
為什么可再生能源的規劃會與煤電的發展規劃“糾纏”如此之深?考慮到“十四五”也是我國電力市場化的關鍵時期,可再生能源規劃和煤電發展規劃是否要在市場化的背景下予以考慮?可再生能源為什么消納需要“和煤電等調節電源在一起”?層層迷霧,看似并非強相關的領域,卻經常出現“井水犯河水”,從電力經濟學的角度,可以找到清晰的回答。
01可再生能源發展和消納離不開調節機組的發展壯大
目前到“十四五”,“上網”仍是可再生能源消納的最主要手段,分布式供電雖然已經興起,但是“十四五”期間仍然難以作為可再生能源發展的主要方式,即使分布式供電也大多不能單獨成為一個孤立用能系統,仍然是以并網分布式為主。因此,討論“十四五”的可再生能源規劃和煤電發展規劃,都離不開共同的“東家”——大型電網背景下的電力系統。有句俗話叫做“干活不由東,累死也無功”,要想在電力系統里“吃飯”,得看看電力系統有什么必須的要求。那么大型電網正常運行的首要需求是什么呢?在n個9可靠性的要求下,答案會變得非常簡單:安全可靠、穩定供應。
不能連續穩定供電是可再生能源與生俱來的天賦,即使建有龍頭水庫的水電,也不能擺脫來水極枯造成發電出力下降的可能。當然,隨著可再生能源預測技術的進步,可再生能源的預測越來越準確,這個問題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但是可再生能源靠天吃飯的一次動力1注定了,在現有的技術經濟條件下,可再生能源預測不可能完全準確,也不可能按照系統需要的精度和速度進行大幅調節。與此同時,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我國已經達到的非同一般的供電可靠性,電力用戶承受停電的能力和心理預期不斷下降,換句話說電力用戶不接受規模較大的意外停電。兩方面的此消彼長,造成可再生能源的運行特性確實相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是個不友好的短板,相對電力用戶高質量用電的期望是個不友好的短板,大量接納存在弱點的可再生能源,而不考慮其他措施,一定會引起電力系統的可靠性下降,沒有煤電,電力系統也無法運行。因此,所謂煤電快速退出實在是無稽之談。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