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P曾被奧巴馬總統稱為引領21世紀全球貿易自由化的高標準貿易協定,被視為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的關鍵一環。但特朗普總統卻認為TPP對美國經濟來說是個災難,因而上任后即正式宣布退出TPP,給美國的對外貿易政策帶來了變數,也使亞太地區的未來貿易發展增加了不確定性。美國退出TPP后,東盟國家如何看待未來亞太貿易自由化發展趨勢,對中國發揮的角色有何期待?
新加坡主張繼續推動TPP
特朗普總統宣布退出TPP后,不少TPP談判國(包括新加坡)認為,剩下的11個談判國應繼續推動TPP11或TPP12-1談判進程。新加坡貿工部長林勛強(Lim Hng Kiang)認為,“美國退出TPP對自由貿易是個沖擊,但并不等于TPP的終結”。新加坡堅持自由貿易政策,在支持加快推動RCEP(東亞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同時,主張現有TPP11國應繼續維持TPP,期待美國會在TPP生效前改變主意(一旦RCEP談判取得突破,并不排除這個可能);或通過修改原始規則,推動沒有美國參加的TPP12-1。新加坡還希望TPP通過擴大吸納APEC其他成員國參加,使其成為最終實現FTAAP(亞太自由貿易區)的一條有效路徑。
由于新加坡與大部分TPP成員國已經簽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墨西哥、加拿大除外),實際上TPP能否最終實現對其影響不大,但新加坡仍極力主張繼續推進TPP進程。在新加坡看來,TPP可推動其他成員國進行相應的國內改革,如可以鎖定越南包括擴大開放、提高政府治理透明度在內的第二階段改革,激活本地區經濟增長活力,給新加坡企業帶來更多進入其他成員國市場的機會。更重要的是“TPP可深化美國與亞洲的接觸,讓美國有密切關注亞洲的理由,確保美國在亞洲的順利運作”。作為東南亞最發達的經濟體,新加坡主張建立以法規為基礎的具有前瞻性的全球貿易制度,更希望推動服務貿易的更大開放,最大程度削減諸如補貼之類的非關稅壁壘。
盡管RCEP在前期談判過程中遇到不少困難、進展緩慢,但隨著TPP前景的不確定性增加,東盟國家增大了對RCEP的重視。馬來西亞貿工部長Mustapa Mohamed就明確表示,考慮到美國只是馬來西亞第三大貿易伙伴,馬來西亞將會更加重視推動RCEP談判,同時尋求與TPP其他成員國達成雙邊自貿協定。印尼貿易部長Enggartiasto Lukita 也明確表示希望能在2017年底前完成RCEP的談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