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有文化企業上市
今年8月以來,5家國有文化企業先后上市,在資本市場掀起“文化熱”,在文化企業中激起了“上市潮”,目前在A股和H股上市的文化企業共57家。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廣西廣播電視信息網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和幸福藍海影視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4家國有文化企業,以IPO(首次公開募股)方式在主板或創業板成功上市;已在香港H股上市的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A股掛牌上市。
點 評
當前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基本完成轉企改制,一批合格的文化市場主體業已形成,出現“上市潮”也在情理之中。這5家經歷過“長跑”的上市公司前后共募集資金近80億元,對于進一步推動國有文化企業建立健全有文化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借助資本市場打造骨干文化企業和戰略投資者,無疑具有重要借鑒意義和積極促進作用。
可以預見,國有文化企業上市后,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兼并重組會更多,將進一步打破地區封鎖和行業壁壘,引導文化資源和要素向優勢企業聚集,提高產業集中度,形成一批文化產業的骨干企業和戰略投資者。
文化扶貧
今年6月底,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聯合召開全國文化精準扶貧工作視頻會議,交流工作經驗,研究部署“十三五”時期文化精準扶貧工作。并積極推介山東省、貴州省、青海省海西州、廣西壯族自治區崇左市、湖北省竹溪縣、江西省尋烏縣在扶貧方面的成功之舉。
根據會議精神,打好文化精準扶貧的關鍵戰役,要重點抓好五個方面的工作。一是摸清底數、找準問題。以縣為單位,認真研究制定推進文化精準扶貧的落實措施。二是突出重點、補齊短板。實施好“貧困地區百縣萬村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示范工程”,開展“兩館一站”達標建設,建立靈活機動、覆蓋廣泛的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網絡,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后一公里”。三是加強統籌、對接需求。進一步提高公共文化機構服務能力,加大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力度,努力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和產品供需對接,“適銷對路”。四是深化改革、增強活力。推動公共文化領域重點改革任務在貧困地區落地生根,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文化扶貧,大力激發貧困地區內生發展動力,積極探索“互聯網+公共文化服務”的實現模式。五是利用資源、發揮優勢。培育一批能帶動群眾長期穩定增收的優勢特色文化產業,大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和保護。
點 評
作為常態化、長效化扶貧,今后的文化扶貧工作,將進一步加大文化幫扶工作力度,建立與貧困縣結對幫扶工作長效機制;推動工程項目優先向貧困地區擺布,不斷增強貧困地區的文化發展動力;用好管好文化扶貧資金,充分發揮資金的最大效益,確保資金用于解決突出問題;進一步完善監管制度和機制,杜絕文化扶貧資金跑冒滴漏、擠占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