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份,住房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開展特色小鎮培育工作的通知》,提出到2020年培育1000個左右各具特色、富有活力的休閑旅游、商貿物流、現代制造、教育科技、傳統文化、美麗宜居的特色小鎮。
在經過8月份全國各省市特色小鎮推薦之后,10月中旬,住建部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經專家復核,會簽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認定北京市房山區長溝鎮等127個鎮為第一批中國特色小鎮。其中,尤以浙江的特色小鎮模式最為突出。
11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關于加快美麗特色小(城)鎮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明確建設美麗特色新型小(城)鎮,必須堅持創新探索,防止“新瓶裝舊酒”“穿新鞋走老路”。
點 評
特色小鎮如何規劃建設?如何避免“千鎮一面”?這個市場是紅海還是藍海?站上特色小鎮風口的開發企業,應該更注重盈利還是情懷?官方給出的發展思路是:總結推廣浙江等地特色小鎮發展模式,立足產業“特而強”、功能“聚而合”、形態“小而美”、機制“新而活”,將創新性供給與個性化需求有效對接,打造創新創業發展平臺和新型城鎮化有效載體。
事實上,特色小鎮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以特色新型產業培育為核心功能,以特色文化形成與“產、城、人、文”融合為發展載體,需要各地政府與企業共同努力。但當前,全國很多特色小鎮建設均處于探索、調研和論證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更需要完善、系統的理論研究作支撐。
PPP
今年6月份,財政部首次聯合文化部等部委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第三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申報篩選工作的通知》, 10月份財政部等20部委聯合公布第三批PPP示范項目,確定516個項目作為第三批PPP示范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11,708億元。包括37個大文化類項目入選,占比7.17%,項目總投資近433億元。其中,湖南省入選了6個項目,居各省市首位。
點 評
2015年9月,財政部公布了第二批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示范項目,其中涉及文化、體育和旅游的項目共計16個,占本批項目的7.77%。共涉及河北、吉林等8個省市。對比第二批財政部PPP示范項目,其中涉及文化、體育和旅游的項目(16個),第三批文化類PPP示范項目增長了一倍多。且無論是第二批還是第三批PPP示范項目,文化類項目均以文化體育類場館建設項目和旅游項目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