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勞動力、土地、資本等生產要素供給條件變化,依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增加拉動經濟、貿易增長的傳統優勢正在削弱。
三是政策優惠空間縮小
我國在漸進式對外開放中,主要是靠優惠政策推動的。通過制定以所得稅為核心的優惠政策體系,吸收外商直接投資,推動工業化進程,形成龐大的出口供給能力;通過出口導向的政策設計,鼓勵出口,替代進口,形成大量貿易順差;通過單邊自主開放,選擇性運用國際經濟規則,維護國內產業競爭力和出口競爭力。但在加入WTO后,開放的政策制度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規范的法制化的營商環境逐步替代了傾斜政策;多邊貿易體制約束下的開放取代了單邊自主開放,遵循國際通行慣例成為我國發展對外貿易的基本要求;統一公平的國民待遇逐步取代了以所得稅為核心的外資優惠政策;中性貿易政策替代了出口導向政策,出口補貼大量削減乃至取消,產品傾銷行為受到嚴格約束。
由于優惠政策推動貿易投資的空間被擠壓,靠優惠的傾斜政策培植出口競爭力已難以為繼。
如何培育出口競爭新優勢
要實現對外貿易持續穩定發展,由“貿易大國”轉變為“貿易強國”,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必須謀求轉型升級,在鞏固外貿傳統優勢基礎上,著力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培育對外貿易新優勢,主要是培育出口新優勢、提升出口國際競爭力。出口屬于流通活動,是由生產決定的。要培育出口新優勢,核心是從生產入手,通過技術進步、生產要素質量改進和效率提高,促進產業轉型升級,生產創造出高品質的產品和服務,改善貿易制度和政策環境,提升出口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最終擴大出口規模,增加出口效率。因此,與傳統的出口競爭優勢不同,競爭新優勢要以全方位提升生產要素效率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依托,以提升產品質量為基礎,以體制改革和政策優化為動力,以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為保障,形成系統性優勢,著力于提高外貿效益。
一、提升全要素質量和效率
受資源約束,我國靠低成本的要素投入數量擴張,越來越難以維持在出口中的國際競爭力。要想培育新的競爭優勢,必須提高包括勞動力、資本、土地、環境、能源、水資源等在內的全要素的質量和使用效率,以提升企業綜合國際競爭力。
提高勞動者素質,要以終生教育和“干中學”為基礎,使我國在30多年的工業化中培育和成長起來的龐大產業工人隊伍發展成為能夠穩定供給的、效率較高的熟練勞動力大軍,從人口大國演變為人力資源大國。目前,國內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重視員工技能培訓,把全員技能培訓、職業教育納入日常工作中,并通過提高勞動者技能和素質提升勞動效率。提高資本質量,要以金融體制改革、建立競爭性金融市場為基礎,放寬民間資本進入銀行業的準入限制,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簡化投資審批手續,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則,擴大市場準入空間,形成全社會創業的良好氛圍,促進資本向優質企業適當集中,優化資源配置效率。要在繼續控房價過快上漲、穩定房價基礎上,優化土地利用質量,提高土地資源再配置效率。在完善能源與水資源定價方式、稅收制度基礎上,提高其利用效率;實施更高標準的環境保護政策,提高環境質量,在環境保護壓力下,促進企業通過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管理創新等方式尋求生存發展之路,堵住依靠掠奪環境和資源獲得高收益的途徑,從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形成出口競爭新優勢。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