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P2P平臺正在尋找新的業務點,有意識的探索垂直化、專業化、精細化的形態,改變過去那種純平臺經營的模式。以拍拍貸為例,為了更有針對性地滿足網購人群的消費需求,對于此特定人群開放了身份認證。在放款的審核機制、額度批準等機制上,都提供一定程度的簡化和便利。此外,拍拍貸還創新地與更多機構合作,針對性地推出消費類貸款項目,例如貨車貸和教育類貸款。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金融機構也在借鑒互聯網的模式重新定義消費金融。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就是由陽光保險、重慶銀行等幾大股東,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的模式引入消費金融領域,讓用戶使用消費金融實現“無面簽”和最快3分鐘放貸。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飛速發展,一方面要突破同質化的挑戰,一方面要應對來自互聯網金融的挑戰,所以,未來的競爭在于對金融服務場景的爭奪。”互聯網行業分析師唐銘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指出。
在涉足消費金融領域的一眾選手們,銀行系公司依托銀行客戶資源和扎實的風控管理,下沉業務渠道,形成自上而下的模式。
而以電商巨頭為代表的互聯網企業掌握了線上入口,對大數據征信和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運用更徹底:一方面其擁有得天獨厚的場景入口,如京東白條、淘寶花唄,消費金融無縫融合電商平臺,有良好的用戶體驗和黏性,很容易刺激用戶提前消費和選擇信用分期;另一方面,電商平臺擁有海量的交易數據,利用大數據風控,能較好地降低風險。
在缺少先發優勢的情況下,P2P平臺開展消費金融優勢則在于P2P平臺有充足的資金來源,融資能力較強。尤其是規模處于一線梯隊的P2P平臺,本身已積累較好的品牌度、人氣、風控體系與交易額,積淀了一批忠實的實力投資者。與此同時,P2P系消費金融業務體量雖不如電商平臺,但P2P模式本身的金融屬性區別于電商平臺資金在自平臺內消耗,P2P業務的消費借貸屬性更純粹,資金的應用也更開放和自由。
唐銘對記者指出,消費金融“小額、分散”的特征就與互聯網金融十分吻合。互聯網金融下的消費借貸更純粹,資金的應用也更開放和自由。“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新興的消費金融市場的場景不斷出現,以互聯網為基礎的消費金融能夠全方位地為社會所有階層和群體提供金融服務”。
唐銘認為,在消費場景方面,電商系優勢明顯,但是技術和風控上卻是需要向銀行系學習的地方。“發展消費金融的一個核心點就是風控。國內信用系統缺乏的前提下,壞賬率居高不下,如何定價、如何選擇目標客戶、如何構建消費場景等等,都是要考驗一個平臺的綜合能力。”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