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網聯汽車:自主、新基建
在十四五規劃文件與政府工作報告中,“智能化”是汽車行業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數據顯示,近年來車聯網對上市新車型的滲透率正逐步走高,至2018年時,已經有31.1%的新車型采用了車聯網技術。
一直以來,智能汽車與電動汽車之間存在很重要的內在聯系。雖然傳統汽車也能夠搭載智能設備,但智能汽車裝配的傳感器、高算力芯片、線控結構等均為高耗能設備,普通汽車的12V電瓶已無法滿足需求,需要42V、48V,甚至高電量高電壓的解決方案。
而在這一方面,電動汽車完全可以滿足智能設備的供電需求。近年來儲能容量不斷提升的動力電池,能夠輕而易舉的為車載智能設備供電,確保其順利運行。從這一角度來看,電動汽車是發展智能汽車最好的載體,汽車的“智能化”和“電動化”之間存在很大的交集。
而在《政府工作報告》與《“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中,智能網聯汽車的關鍵詞也有兩個,分別為“自主”及“新基建”。
1、自主:核心設備與底層軟件系統需未雨綢繆
“加快研發智能(網聯)汽車基礎技術平臺及軟硬件系統、線控底盤和智能終端等關鍵部件。”
——《“十四五”規劃綱要(草案)》
從數據來看,中國發展智能網聯汽車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在消費側,一項針對全球汽車消費者的調研顯示,76%的中國車主認為車聯網會帶來更多的便利,同時,樣本內90%以上的中國消費者愿意為車聯網相關技術付費。同時,數據顯示,2020年1月份至9月份,中國L2級智能網聯乘用車銷售量達到196萬輛,占乘用車總銷量的14.7%。
而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2.0》的預測,到2025年,中國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比例超過50%,C-V2X(以蜂窩通信為基礎的移動車聯網)終端新車裝配率也將達到達50%。
在供應側,正如前面所提到的,新能源汽車是智能網聯汽車的重要載體,而中國新能源汽車全球全球數量第一,占比達到44%。另外,全球80%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在中國。國內汽車零部件企業超過10萬家。在供應鏈方面具備了發展智能網聯汽車的良好條件。同時,在通信芯片、通信模組、終端設備、運營服務等方面,也有多家大型龍頭企業參與。
然而,另一方面,在智能網聯汽車的研發與制造商,中國的汽車零部件企業還不能完全滿足要求,很多企業是技術含量不高的機械、玻璃、輪胎、內外飾等部件,核心部件和材料相當一部分仍然被國外企業掌握。比如,智能網聯汽車領域的感知傳感器、決策控制芯片、線控底盤技術、軟件和算法等一些關鍵技術被國外跨國公司壟斷。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