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存輝表示,在疫情抑制海外市場的背景下,拉動國內需求顯得更為重要。針對湖北以外其他受疫情影響的地區,目前尚未出臺競價項目并網延期的政策,對國內光伏市場及企業經營產生較大影響。“若無補貼支撐,全國預計有6GW左右的項目將選擇放棄建設,約240億元投資額流失。大批光伏企業面臨庫存積壓、利潤下滑等風險,甚至被迫停產。”
“疫情對項目并網進度產生2-3個月不等的影響,不排除部分企業不切實際地搶進度,進而帶來更多損失。如果大家都去追趕,很多項目反而不具備經濟性,或導致2021年整個風電裝機量急劇萎縮。”全國人大代表、遠景集團首席執行官張雷認為,需要穩住的不僅是2020年,還包括未來2-3年,因此有適度緩沖的必要。
那么,延期并網有無依據、可否操作?南存輝稱,疫情導致項目延期屬于不可抗的客觀因素。2019年結轉的光伏競價項目,使用的是2019年明確的預算指標,沒有額外增加預算指標。“建議2019年競價項目延期一個季度,以保證項目并網率和國內市場規模。”
武鋼表示,延期政策可最大限度緩解疫情沖擊,符合制造業生產發展規律,有利于保持我國新能源產業原有的發展成果和投資建設規模。而因這部分項目補貼強度較低,對國家財政壓力并不大,延期并網具備可操作性。
“補貼金額不應該成為主管部門唯一的考慮因素。”武鋼解釋,以投資100億元的風電場為例,建成后每年可給帶來2.5億元稅收收入,20年累計就可達到50億元。國家只需在全生命周期內補貼4億元,這是非常穩定的預期增值。從這一角度看,延期政策將延續新能源產業對經濟增長的正向成果。
主動出擊,尋求更多發展機遇
除了政策呼吁,多家新能源企業直面挑戰,主動轉危為機。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委會統計顯示,截至4月中旬,風電整機制造企業復產率約為90%、項目建設復產率約為80%。隨著原料供應、物流遇阻等問題逐步解決,光伏制造企業也在加快復工復產。
武鋼舉例,疫情發生以來,金風科技與上下游企業共同制定應急預案,彈性調整生產交付計劃,因地制宜推進復工復產。截至目前,金風科技國內項目已100%實現復工,國內供應鏈企業復工率已超過98%。
“能源轉型是大勢所趨。疫情過后,人們將更多意識到綠色發展的重要性,有助于推動全社會形成更加統一的共識,給新能源行業帶來新發展。風電產業也將邁入承上啟下、深入摸索實踐的轉型時期,進一步提升自身市場競爭力十分關鍵。”武鋼表示,2020年,電網基本確定風電消納空間37GW,光伏消納空間47GW,支持力度不斷加大。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