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的車駛向“智慧”的路
大數據的重要性日漸顯現。如今,用數據去推進企業乃至行業的發展,正成為各行各業發展新趨勢。在智能化的道路上,充電樁同樣可以具備大數據分析的功能。
近日,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數據應用分析》報告顯示,公共充電樁充電波峰基本在早晨8時到9時,中午11時到13時,晚上18時到19時,主要是以私家車為主,出租網約車比例不足10%,大多數都是個人使用為主。
“分析數據我們可以發現,充電后停留在原地8小時以上的私家車占到37.2%,大量的電池閑置而且長時間滯留在固定的地方,私家車與電網互動潛力非常巨大。”國網電動汽車公司總經理沈建新說。
相關數據已經在為政府和充電樁企業選址分析、價格設計、運營優化提供新思路。以北京外國語大學片區潛在用戶充電需求分析為例,數據顯示,該片區潛在充電車輛為55輛,其中85%是私家車,62%的車輛月充電量在100千瓦時以內,35%的車輛每次平均充電量在20-30千瓦時。這樣的區域“畫像”為“樁建在哪兒更合理”提供了基本的數據參考。
目前,各地區已經開展了一系列有益的充電數據探索。在天津,國家電網充分發揮城市能源大數據中心作用,利用充電樁充電數據、位置分布、用途類別等數據,結合周邊人口、車輛分布等城市運營數據,建立充電樁利用率評價模型,通過聚類分析、關聯分析等技術,對現有充電樁利用率開展大數據分析;在蘇州,加快利用大數據分析支持充電樁運營,“蘇州市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監測平臺”正式上線,可向用戶提供附近充電樁情況,并實現不同充電設施運營之間的統一掃碼服務;在陜西,智慧車聯網平臺通過大數據統計分析接入充電設施信息及車輛信息,為后期車樁規劃提供可靠依據,一鍵式充電服務APP——“聯行秦e充”能幫助用戶快速找樁、直觀查樁……
大數據將助力“聰明”的車駛向“智慧”的路。據了解,《新能源汽車充電數據應用分析》綜合了車、樁、網、電池等諸多數據,涵蓋了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據價值化和數字化治理等多個方面,既是對數字經濟的最好詮釋,也是未來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未來電動汽車作為一個移動的儲能電網,將促進電網更加高效靈活。大數據分析不僅能提高充電安全性,緩解車主的里程焦慮,還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了解電網用電負荷,促進其削峰填谷、消納可再生能源,也為電網調頻調峰以及輔助服務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場景支撐。”沈建新表示。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