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6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商業、辦公類項目管理的公告》,對北京的商業、辦公類項目進行監管,其中對個人購買商住類項目的限制措施,更是在全國范圍內開啟了對商住房限購的先河。
公告明確指出,商業、辦公類項目(以下簡稱商辦類項目)應當嚴格按規劃用途開發、建設、銷售、使用,未經批準,不得擅自改變為居住等用途。
公告要求開發企業在建(含在售)商住類項目,銷售對象應當是合法登記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購買商住類項目的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不得將房屋作為居住使用,再次出售時,應當出售給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
公告還強調,在政策執行之前,已銷售的商住類項目再次上市出售時,可出售給企事業組織、社會組織,也可出售給個人。
但個人購買同時限制了諸多的條件,比如“在京名下無住房和商住房記錄”,“在申請購買之日起,在京已連續繳納五年社保或個人所得稅”等。與此同時,北京各商業銀行也暫停了對個人購買商住房的購房貸款。
兩年成交量跌了94%
在嚴格的限購政策下,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顯示,新政后的第二個月——2017年4月,北京商住房的成交數量僅為194套,這較之前每個月數千套的成交量,跌幅超過95%,而成交均價從2017年3月的每平方米51036元,下跌到每平方米40898元,下跌幅度接近20%。
對于兩年之前的那次限購,北京某中介公司的小王至今還記憶猶新,小王所在的門店就在某商住樓盤,當天下午自己還在協調幾名客戶和房東之間的首付以及貸款等相關事宜,晚上新政就出臺了,這讓小王特別郁悶,幾名客戶他跟了不少時間了,已經到了最后的階段,但隨著限購政策的出臺,客戶全都放棄購買了。
現在,馬東已經不考慮賣房了,他不想再降價,“實在不行,只能先出租了,等合適的機會再說”。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在上述中原地產的統計數據中,從2017年4月后,北京商住房的成交量就沒有突破過4位數,有不少月份甚至只有幾十套的成交量,其中最低的為2018年2月,成交量僅為27套。而成交均價最低的是2018年6月,僅為每平方米20084元。
經濟學家宋清輝指出,對于北京商住房這個市場來說,房價如此下降,讓很多人始料未及。“有的投資者想按原購房價出售房產,基本就是有價無市”。
中原地產研究中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7年3月26日開始,北京針對商住公寓類房源限購執行24個月,截止今年3月25日,網簽只有6550套,成交量暴跌94%。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