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能源發展取得顯著成績,新能源裝機占電源總裝機比重由2012年的5.6%提升至目前的19.6%,實現了由“補充電源”向“替代電源”的轉變。截至今年9月底,我國新能源裝機達3.9億千瓦,相當于德國和巴西兩國電源總裝機之和。
隨著新能源規模越來越大,如何統籌做好新能源發展規劃,引導新能源合理開發和有效消納,成為未來我國新能源發展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過去10年,我國新能源發展以擴大裝機規模為主
自200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頒布實施以來,國家相關部門相繼出臺了標桿上網電價、電價附加、全額保障性收購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力推動了我國新能源快速發展。
“十一五”期間,風電裝機連年翻番,2006~2010年年均增速高達97%。2009年,國家出臺風電標桿上網電價政策,進一步調動了地方政府和發電企業發展風電的積極性。
由于當時風電機組的并網標準較低,不具備低電壓穿越等基本功能,大量存在缺陷的風電機組并入電網,留下安全隱患。2012年,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到2015年,投入運行的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億千瓦,有序推進大型風電基地建設。在國家規劃的引導下,風電呈現大規模、集中、高速發展態勢,到2014年年底,全國風電裝機規模達到9657萬千瓦,提前1年完成規劃目標。在快速發展的同時,風電產業還存在“邊棄邊建,邊建邊棄”的問題。
2016年,國家能源局建立風電投資監測預警機制,嚴控棄風嚴重地區裝機增長成為當時風電開發的新準則。受此影響,2017年,全國風電新增裝機僅1578萬千瓦,不足2015年新增裝機的一半。與此同時,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風電消納狀況持續好轉。2019年1~9月,全國風電平均利用率已達95%以上。
近年來,我國光伏發電規模也快速增長。2013年,《國務院關于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印發,提出到2015年總裝機容量達到3500萬千瓦以上。光伏自此迎來建設高峰。到2015年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容量4218萬千瓦,超過規劃目標。2017年,全國光伏新增裝機5306萬千瓦,創下新能源發展年度新增裝機規模的最高紀錄。
在光伏發電高速發展的進程中,光伏消納和補貼問題逐步顯現。2017年,國家能源局建立光伏發電市場環境監測評價機制,嚴控限電地區光伏開發,對光伏消納起到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光伏發電快速發展帶來的補貼缺口問題凸顯,截至2018年年底,全國累計資金缺口約2000億元。為解決光伏發電消納和補貼問題,2018年5月以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三部門發布《關于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光伏“531”新政),并開展光伏年度規模管理等,合理控制年度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