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導致小微企業經營情況惡化、大數據征信有效性不及預期
報告正文
1、小微金融的放貸意愿及放貸能力分析
正如銀行放貸需要考察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和還款能力,反觀銀行我們也要考察其對小微企業放貸的意愿和能力,其中包括外部環境的變化和銀行本身的發展戰略考慮。
1.1放貸意愿:普遍在增強,區域性銀行更強
小微企業貸款難度整體高于大型企業是正常現象,在全球各經濟體普遍存在。
全球普遍因素:(1)小微信貸的業務成本高。小微企業的貸款金額小,但審核一家企業所需的工作量是相似的,如果用同樣的業務模式開展小微企業的信貸,其經濟性低于大型企業。(2)小微企業的信用風險總體上高于大型企業。小微企業的競爭力相對較弱,經營穩定性較差,抗風險能力低于大型企業,并且缺乏抵押物。整體來說,小微信貸業務風險較高,作為風險厭惡型的商業銀行更偏好低風險的信貸資產。
國內特有因素:(1)中國金融體系對剛兌的信仰。銀行的信貸資金更加偏好房地產、國有企業和地方融資平臺等有政府隱性擔保的領域,這種偏好進一步降低了銀行對小微企業的放貸意愿。(2)同時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存在矛盾。政策持續出臺支持小微金融,但對小微企業的貸款利率的導向偏低,導致商業銀行在實際操作上難以用較低的小微企業貸款利率覆蓋較高的小微企業風險溢價,從而限制了小微金融的放貸意愿。
市場環境引導商業銀行重視小微金融業務發展。
利好因素:(1)利率市場化,大企業的議價能力提升,銀行利差縮小。大企業信貸業務盈利能力下降。長期來看,大型企業的直接融資比例上升,中小企業信貸業務對于商業銀行的重要性將加強。(2)隨著資管新規的落地和金融去杠桿的推進,打破剛兌是大方向。商業銀行對于實體經濟的信貸支持會更加市場化。(3)普惠金融支持力度不斷加強,包括定向降準、免稅、增速考核、政府擔保基金、政府數據開放等。以上一系列政策的目的在于降低小微金融的綜合成本,提升收益。
目前存在的不利因素:宏觀經濟下行壓力大,銀行信用收縮,小微企業首先受影響。
政策的改善空間:(1)加大政府對小企業信貸的擔保支持。(2)提升小微企業貸款利率定價的靈活性,提升對不良率的容忍度。
區域性銀行的機會成本小。國有行和股份行在大中型企業客戶資源上有相對優勢,大中型企業抗風險能力通常強于小微企業,單一客戶投入產出比高,銀行在信貸資源的投放上仍會優先考慮大型企業。相對來說,區域性小銀行主要的目標客群就是本地的中小企業,小微業務是主營業務,主觀能動性更強。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