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發展分布式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新業態成為新的關注點和增長點。在未來,能源轉型從高碳到低碳到無碳,從低密度到高密度,儲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是必然,新一代電力系統是多能互補、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能源互聯網。同時電動汽車如果與可再生能源結合,足以保障可再生能源充分的發展。
1我國能源發展現狀
我國能源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現象比較突出,包括能源投資建設與能源消費需求不相協調,電源建設與電網建設不相匹配,煤電建設與可再生能源發展不相協調,體制機制與能源生產消費革命要求不相適應等等,能源平衡充分發展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組成部分,也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人民民生福祉實現中國夢的重要內容。
當前,能源領域面臨著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站在自身變革的起點,能源互聯網理念,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將成為能源未來發展的主要特點。分布式能源、儲能、電動汽車等能源發展新業態正逐步成為能源領域新的關注點和增長點。能源管理體制創新、科技創新和產業實踐創新正為能源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和提供新的驅動力。
能源技術創新引領推動了產業革命,當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加速興起,信息技術、生物技術、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人工智能等等重大顛覆性創新不斷涌現,這些創新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能源互聯網、智能電網、分布式能源、大規模儲能、電動汽車、能源新材料等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
2未來儲能與可再生能源結合是必然
1月1號的德國可再生能源滿足全天的需要,可再生電力滿足德國全天的需要,這是非常具有指標性的數據。同樣一個指標,大概10月份,英國第一天完全沒有煤電,英國完全沒有煤電,英國是煤炭工業革命的始祖,煤炭時代是由它引領的。對于中國而言,能源結構在所有大國里面歷史上都沒經歷過,中國海油能源研究院原首席研究員陳衛東先生指出,中國退不出煤電,退不出用煤,也進不去油氣時代。將來2030或者2050年前后,中國一個排放和能源結構消費平衡的應該是各三分之一左右。下一輪能源技術重大突破之時,就是新能源時代到來之日。能源轉型從高碳到低碳到無碳,從低密度到高密度這樣的一個軌跡,清晰可見,技術進步是能源轉型的根本動力。
回顧人類文明的整個發展過程,從某種意義上講,人類文明進步和我們人類的這個儲存技術是同步的,從狩獵到游牧,從采食葉果、植物到農耕,某種意義上是一個儲存進步,從鮮肉到咸肉到熏肉到干果也是儲存的進步,那是農業社會。到了工業社會的儲存進步就是大規模的冷藏,現在我們到了IT,到了電子時代,可再生能源它不可連續和低密度,通過儲能能把不可連續變成可連續,把低密度變成高密度,儲電是必然的,儲能是必然的。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