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是基礎設施能力總體不足和利用水平低。天然氣管網等設施能力不足,制約了天然氣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主干線總長度、一次輸氣能力分別僅占美國的12%、25%。近年來,主干管線建設步伐放慢,2016年僅新增約3000多公里的主干管線,不足“十二五”年均水平的40%。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后,城市調峰、應急供氣安全形勢嚴峻。目前全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天然氣消費量的3%左右,遠低于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缺乏基本調峰、應急供氣儲備。同時,受壟斷體制的制約,國內已有天然氣基礎設施利用水平低,閑置浪費嚴重,近年來沿海LNG接收站利用率僅50%左右。
五是現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與政策有待完善,F行天然氣基準定價仍是一種政府管控的定價機制。行政性壟斷和區域分割嚴重,從氣田到終端用戶的環節過多,輸配費用過高,而且開發生產成本偏高,導致綜合氣價過高。用氣成本過高,削弱了與替代能源的競爭力,抑制了天然氣消費市場擴展。季節性、峰谷期氣價政策有待完善。高油價時期簽署的大規模長約高價進口氣消納困難日益加大。現行氣價形成機制和政策不利于大規模擴大天然氣利用。
六是油氣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和行業監管不足。國內油氣上游投入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日益困擾油氣發展。管道、LNG接收站等設施未對第三方開放,制約了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和對境外廉價資源的利用。對資源開發、輸配等環節成本和價格缺乏有力監管,對勘探開發過程及環保、安全等監管有待加強;勘探開發、管輸動態等重要領域信息不對稱,監管手段和實效性有待提高。
建議:深化勘查開采體制改革,加強天然氣國際合作
第一,深入推進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提高國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并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采體制,實行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加強安全、環保等資質管理,實行有序準入,不斷引入競爭,增加投入,激活潛力,降低成本,提高規模開發效益。完善并實行更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積極推進油氣儲量確權登記,探索儲量經濟價值評價,促進礦業權流轉。健全完善地質資料匯交、公開和共享機制。通過持續深入推進油氣上游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現代油氣勘查開采體系,不斷提高國內資源接續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天然氣供應安全。
第二,加強天然氣國際合作,增強境外天然氣資源供應安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鼓勵企業參與天然氣進口,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大國際天然氣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境外天然氣資源。加強宏觀指導,完善協調機制,強化支持政策。借助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提高境外投資效益。加強“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油氣地質與資源基礎研究與評價等。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