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内射+后入,欧美情侣性视频,羞羞色男人的天堂,暖暖视频免费观看

2017年上半年全國天然氣發展形勢分析與建議

2017年9月11日

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面推進,能源轉型步伐加快,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快速發展。目前,在推進能源革命戰略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背景下,促進天然氣發展在相當長時期內應成為中國能源轉型的戰略選擇,同時面臨新要求、新挑戰。

形勢:世界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回落,國際天然氣市場供應寬松

2017年初以來,世界經濟延續了2016年底的復蘇態勢,增長好于預期,經濟復蘇終于變得“普遍而穩固”,但依然面臨貿易保護主義、美聯儲加息及政策不穩定等風險和不確定因素。2017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成效, GDP同比增長6.9%,呈現穩中有進、穩中向好態勢。

在歐佩克限產與美國頁巖油增產等因素的作用下,2017年上半年國際能源市場繼續呈供應寬松態勢,國際油價溫和復蘇,呈中低價位運行。目前WTI徘徊于45~50美元/桶,Brent震蕩于50美元/桶。同時,中國能源需求增速明顯回升,能源結構持續優化,天然氣和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比去年底提高0.3個百分點,達到20%。

近年來,世界天然氣需求增速明顯回落,國際天然氣市場供應寬松,天然氣價格大幅下跌。統計顯示,美國氣價(Henry Hub)下跌了30%以上,目前震蕩于3美元/百萬英熱單位;日本LNG進口到岸價跌幅約超過50%,目前徘徊于6美元/百萬英熱單位。低廉的價格極大刺激了LNG國際貿易,貿易方式更加靈活,短期、中短期小合同及現貨貿易快速發展。統計顯示,2017年1~6月,國際LNG貿易量同比增長了9%,其中現貨貿易量增長了24%,均創歷史水平。隨著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及東非等LNG項目不斷投產,未來3~5年或更長時期有望迎來世界LNG發展黃金時期,國際LNG價格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繼續下行趨勢。這為中國充分利用境外豐富而廉價的天然氣資源提供了難得歷史機遇。

中國天然氣發展:呈現產消兩旺發展新形勢

2017年以來,在經歷了3年相對低速增長后,中國天然氣發展呈現產消兩旺的發展新形勢。隨著國際油價溫和復蘇和國內經濟形勢好轉,能源需求增速明顯回升,“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煤改氣等政策效應逐步顯現,加上廉價的進口LNG,以及煤炭價格上漲,供氣和用氣的經濟性有所提高,天然氣生產和消費明顯回升。據統計,2017年1~6月,油氣勘探開發投資回升,天然氣(含非常規)產量74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1%;天然氣消費量1146億立方米,增長15.2%;天然氣進口417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6.2%,其中LNG進口1592萬噸,同比增長38%,創歷史新高。

今年初以來,天然氣資源勘查取得了新發現,在南海北部成功實現了天然氣水合物試采,開辟了天然氣勘探開發新領域;發布了《能源生產與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年)》;發布了期待已久的《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明確了貫穿全產業鏈的油氣體制改革主要任務;13個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天然氣利用的若干意見》,明確了實施城鎮、發電、工業、交通等四大天然氣利用工程。

這些重大決策和新進展,連同大氣污染防治、煤改氣、煤炭去產能、自然保護區礦業權清理等其他政策的深入推進和完善,為天然氣發展帶來新機遇,必將極大推動我國天然氣發展。預計2017年下半年將延續上半年較快增長態勢,全年天然氣產量增長約10%,消費量增長約16%,進口量增長約20%。預計未來3~5年,在國際能源市場總體寬松趨勢下,隨著國內經濟形勢進一步好轉,能源轉型步伐持續加快,充分利用國內豐富資源和相對廉價境外資源,天然氣有望進入新的較快發展階段,其中天然氣產量增長8%-10%,消費量增長9%~11%,天然氣在一次能源消費結構比例達10%以上。

問題:供應保障能力持續下降,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總體落后

一是國產天然氣供應保障能力持續下降。持續低油價沖擊、資源劣質化加劇和過高的開發成本直接導致國內天然氣大幅增產難度日益加大。供應保障能力持續下降,對進口資源的依賴程度大幅攀升。持續低油價下國內油氣上游投資大幅下降,天然氣產能建設規模大幅下降。統計顯示,2014~2016年,我國油氣勘探開發投入下降了52.5%,天然氣產能建設下降了50%。據全國油氣資源動態評價(2015年),全國超過35%的待探明天然氣分布于低(特低)滲透儲層。新增探明儲量中低品位比例達70%以上,而且頁巖氣、煤層氣開發經濟性較低,制約其大規模增產。“十二五”以來,國產氣對消費供應保障能力下降了20個百分點。按照2017年上半年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國產氣的供應保障能力將下降到60%以下。

二是境外天然氣進口運輸安全形勢日趨嚴峻。在陸上管道進口運輸方面,由于缺乏有效的多邊運營安全保障和協調機制,已建成的中亞、中緬等管線的天然氣過境運輸安全受到威脅。在海上LNG進口運輸方面,也面臨與原油進口運輸同樣的安全威脅。隨著LNG 進口規模的不斷擴大,海上LNG進口運輸安全日益成為我國能源安全重要組成部分。

三是天然氣發展關鍵技術和重大裝備總體落后。深層、深水及火山巖等新領域天然氣地質理論、認識滯后于勘探開發實踐需要。復雜氣藏勘探開發核心技術缺乏,深水油氣開發技術與裝備落后,規模效益開發頁巖氣、煤層氣的關鍵技術體系尚未形成。技術與裝備水平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導致了天然氣開發成本居高不下。燃氣輪機、LNG運輸、大型LNG船用發動機等重大裝備國產化水平低,直接導致了天然氣利用效率低,抬高了用氣成本。

四是基礎設施能力總體不足和利用水平低。天然氣管網等設施能力不足,制約了天然氣發展。截至2015年底,我國天然氣主干線總長度、一次輸氣能力分別僅占美國的12%、25%。近年來,主干管線建設步伐放慢,2016年僅新增約3000多公里的主干管線,不足“十二五”年均水平的40%。儲氣庫建設嚴重滯后,城市調峰、應急供氣安全形勢嚴峻。目前全國儲氣庫工作氣量僅占天然氣消費量的3%左右,遠低于15%左右的世界平均水平,絕大部分省會城市缺乏基本調峰、應急供氣儲備。同時,受壟斷體制的制約,國內已有天然氣基礎設施利用水平低,閑置浪費嚴重,近年來沿海LNG接收站利用率僅50%左右。

五是現行天然氣價格形成機制與政策有待完善。現行天然氣基準定價仍是一種政府管控的定價機制。行政性壟斷和區域分割嚴重,從氣田到終端用戶的環節過多,輸配費用過高,而且開發生產成本偏高,導致綜合氣價過高。用氣成本過高,削弱了與替代能源的競爭力,抑制了天然氣消費市場擴展。季節性、峰谷期氣價政策有待完善。高油價時期簽署的大規模長約高價進口氣消納困難日益加大。現行氣價形成機制和政策不利于大規模擴大天然氣利用。

六是油氣體制機制改革滯后和行業監管不足。國內油氣上游投入不足、競爭力不強等問題日益困擾油氣發展。管道、LNG接收站等設施未對第三方開放,制約了國內天然氣市場發展和對境外廉價資源的利用。對資源開發、輸配等環節成本和價格缺乏有力監管,對勘探開發過程及環保、安全等監管有待加強;勘探開發、管輸動態等重要領域信息不對稱,監管手段和實效性有待提高。

建議:深化勘查開采體制改革,加強天然氣國際合作

第一,深入推進油氣勘查開采體制改革,提高國內資源供應保障能力。總結經驗教訓,完善并有序放開油氣勘查開采體制,實行區塊競爭出讓制度,加強安全、環保等資質管理,實行有序準入,不斷引入競爭,增加投入,激活潛力,降低成本,提高規模開發效益。完善并實行更嚴格的區塊退出機制,積極推進油氣儲量確權登記,探索儲量經濟價值評價,促進礦業權流轉。健全完善地質資料匯交、公開和共享機制。通過持續深入推進油氣上游體制改革,逐步形成以大型國有油氣公司為主導、多種經濟成分共同參與的現代油氣勘查開采體系,不斷提高國內資源接續供應保障能力,增強天然氣供應安全。

第二,加強天然氣國際合作,增強境外天然氣資源供應安全。按照市場化原則鼓勵企業參與天然氣進口,抓住“一帶一路”機遇,加大國際天然氣合作力度,充分利用境外天然氣資源。加強宏觀指導,完善協調機制,強化支持政策。借助亞投行、絲路基金等,加大金融服務力度,提高境外投資效益。加強“一帶一路”主要國家油氣地質與資源基礎研究與評價等。

第三,加強天然氣基礎設施建設,深化改革提高集約輸送和公平服務能力。加強管線、存儲及LNG等基礎設施建設,調動各方積極性,拓寬融投資渠道,推進投資主體多元化,構建多元化基礎設施建設融投資機制,提高建設能力。著重加快主干線、聯絡線等國家重大項目建設力度。集中推進管道互聯互通,打破企業間、區域間及行政性壟斷,提高資源協同調配能力和水平。加快完善第三方公平接入機制,提高基礎設施運營水平和利用效率、服務能力。加快天然氣利用“最后一公里”基礎設施建設等。

此外,要強化科技攻關與創新,持續降低天然氣開發和利用成本;深化價格機制改革,強化市場監管,完善天然氣市場交易體系;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支持方式,促進天然氣可持續發展。

來源(國土報) 作者(佚名)

泰和集團(m.kmnytz.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靖县| 晋城| 余姚市| 文水县| 华坪县| 滦南县| 白山市| 漳平市| 崇阳县| 丰都县| 类乌齐县| 日喀则市| 团风县| 英山县| 宿迁市| 玉环县| 浠水县| 永吉县| 观塘区| 连州市| 扎鲁特旗| 甘泉县| 周口市| 翁牛特旗| 宁河县| 东源县| 高碑店市| 博白县| 甘南县| 富源县| 齐齐哈尔市| 关岭| 常宁市| 务川| 平乡县| 巴彦县| 梓潼县| 于田县| 瑞昌市| 皮山县|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