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遺憾錯失改革時機
至今,地勘單位體制改革歷程已達30多年,多名業內人士均向本報記者表達了其中的遺憾,流露了惋惜之意。其代表性的觀點認為,如果地勘單位改革在礦業發展的黃金期進行,那時地勘單位受礦業大發展的帶動,項目多到干不完,效益也頗豐,有雄厚的資金作底,如果那時進行地勘單位體改相對更容易。但是近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礦業下行,連累地勘經濟低迷,很多地勘單位經濟困頓,甚至有的連發工資都困難,這時進行地勘單位改革,難度無疑大為增加。
王東生認為,我國地勘主要隊伍改革滯后于其他行業,錯失了礦業繁榮孕育的一次最佳轉型改革機遇。
而有的業內人士認為,此一時彼一時,理想和現實總是有差距的。地勘經濟形勢好的時候,活都干不完,錢也賺不完,日子很好過,怎么會想到改革。近幾年形勢越發嚴峻,不改革就沒有出路,這是形勢倒逼改革。
無論持哪一種觀點,他們都迫切希望通過改革轉型找到出路。
加強頂層設計統一部署
針對當前形勢,陳毓川對地質工作與國有地勘單位隊伍體制改革提出以下建議,一是加強國家對地質工作的領導。地質工作是國家重要的基礎工作,涉及多方面工作,需要國家統一規劃、計劃、組織領導。二是適當調整國家地質工作重大政策和加大地質工作強度,適應國家需求。國家地質工作不僅進行公益性、基礎性地質工作,亦需要進行商業性礦產勘查工作,從國家實際需要角度出發進行安排。建立國家礦產勘查風險基金(國內外)支持社會企事業單位參與礦產資源風險勘查,更好地配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部署。同時,加快建立礦產勘查市場,組織礦產勘查公司入市,融獲社會資金進行勘查工作。
他還建議有效推進國有地勘隊伍體制改革,隊伍的體制改革需要頂層設計。這支找礦功勛隊伍是中央各部所建,其改革需要中央的統一設計,制訂統一最佳的改革方案。在目前體改的關鍵期,國家組織專門機構,匯總、分析研究全國地勘隊伍體改狀況,研究確定下一階段體改總體方案,制定推進企業化改革的各項政策,統一領導或具體指導、協調這支功勛隊伍的體改工作。
陳毓川表示,國有地勘隊伍體改的最終目標是分為三支隊伍。一支是從事基礎性、公益性地質調查與戰略性礦產調查勘查隊伍,屬事業單位,為中央、地方地質隊伍,由中央、地方財政出資,為公益一類單位;另一支屬于礦業界的地質勘查公司、礦業開發公司、礦業中介服務公司等,為企業。企業化過程中國家財政給予必要的資本金及有關政策,通過不同形式切實得到落實;第三支是兼顧前兩支隊伍的工作內容,中央與地方財政部分撥款,目前稱之為“公益二類單位”。同時,體改實施方案應充分考慮現有實際情況及基礎,采取相對可行有效方案。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