礦產資源消費“S”形規律表明,人均礦產資源消費增長具有極限。如果人類能夠有效地控制自身數量的非理性增長,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礦產資源的需求將不會無限增長。
國內資源供應形勢不容樂觀
記者: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大背景下,我國礦產資源供需情況如何?
王安建:研究表明,我國經濟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人均GDP已經接近12000美元。伴隨著城市化水平的不斷提高、基礎設施和社會財富積累水平的持續提升,我國已經進入工業化中期至晚期發展階段。礦產資源消費整體處于“S”形規律的增速減緩區。除鐵(粗鋼)和水泥消費已經到達零增長點外,錳、銅、鋁、鉛、鋅、鎳、硫、磷和鉀等重要大宗礦產資源消費增速已經開始減緩,預計需求峰值將在2017年~2025年間陸續到達。
盡管我國許多重要礦產資源消費增速減緩,但是總量還將呈緩慢增長態勢,我國國內資源供應形勢并不容樂觀。首先,資源不足這個基本國情一直沒有改變。盡管近年來找礦成果顯著,但是龐大的人口基數、大宗或重要礦產資源人均擁有量大幅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者比比皆是。國內礦產資源供應能力嚴重不足,使我國對外依存度超過50%的礦種超過10種;其次,我國一些重要礦產資源品質不佳,國內供應能力受市場影響較大。以鐵礦為例,我國公布的鐵礦資源儲量超過850億噸。測算結果表明,如果鐵礦石價格在60美元/噸,可供儲量不足100億噸。國際鐵礦石價格越高、對外依存度越低,價格越低、對外依存度越高已然成為中國鐵礦供應的“怪態”。事實上,目前我國重要礦產資源消費增速放緩,并沒有改變國內資源供應嚴重不足的本質。以銅為例,2030年我國累計需求2.1億噸,即使是保持70%的對外依存度,國內也要供應銅7200萬噸。目前,我國銅儲量僅3000多萬噸,包括西藏在內的全部儲量開發出來,也將難以滿足自身需求的30%,銅資源供應形勢十分嚴峻。并非僅僅如此,許多大宗礦產資源,如鋁、鉛、鋅、鈾、鉻、錳、錫、銻等供應都需要予以高度關注。
戰略性新興產業礦產正成為各國關注熱點
記者:在全球礦產資源需求整體放緩的大背景下,處于快速發展的印度和東盟等國家資源消費能否拉動全球礦產資源需求?
王安建:由于發達國家資源消費量的持續衰減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消費增速減緩并逐漸進入衰減期,即便是對印度和東盟經濟發展保持樂觀的判斷,估計2020年至2030年之間二者對全球礦產資源需求的拉動也十分有限。考慮到許多大型跨國礦業公司一些重要礦種在建或擬建的產能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全球礦產品供過于求或供需基本平衡的態勢將維持,礦產品低位徘徊的趨勢可能會持續一段時間。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