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國能源和重要礦產資源消費增速放緩,礦產品市場供過于求態勢日益凸顯。
在這種情況下,礦產資源形勢將出現怎樣的變化?這不僅是生產者關注的問題,也是投資者感興趣的話題。對此,記者日前采訪了中國地質科學院全球礦產資源戰略研究中心名譽主任王安建。
礦產資源消費遵循“S”形規律
記者:礦產資源消費與經濟社會發展之間存在著內在的本質聯系,這種聯系是如何體現的?具有哪些特點?
王安建:隨著經濟發展,礦產資源消費呈現緩慢增長、快速增長、減速增長到零增長或負增長的“S”形演化軌跡。根據礦產資源消費增速變化,可確定資源消費的起飛點、轉折點和零增長點。不同國家、相同種類礦產資源消費的起飛點、轉折點和零增長點具有相對固定的人均GDP位置(圖1)。依據這三個關鍵點,可將曲線劃分為礦產資源消費緩慢增長區、快速增長區、增速減緩區和零增長或負增長區。目前,發達國家集團處于資源消費零增長或負增長區,中國等新興經濟體處于資源增速減緩區,印度和東盟處于資源消費快速增長區,許多發展中國家仍處于前工業化的緩慢增長區。
礦產資源消費“S”形規律揭示了從農業社會到工業化社會再到后工業化社會,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的演變趨勢:
一是農業社會。農業社會時期,人類創造的GDP很少,能源消費主要用于維持基本生活需要,少量礦產資源用于制造簡單的勞動工具。 因此,能源和礦產資源消費處于低水平,且隨著人均GDP的增長,資源消費增長緩慢。這一發展階段人均GDP低于2500美元~3000美元。
二是工業化社會。進入工業化社會,經濟增長由農業轉向以制造業為主的工業。隨著人均GDP的快速增長,社會財富積累、基礎設施建設和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人均能源和主要礦產資源消費呈現快速增長態勢。這一時期人均GDP大致在3000美元~20000美元區間。其中能源與礦產資源消費的兩個關鍵點值得高度關注:一是人均GDP 6500美元~7500美元。這一時點,一次能源消費強度到達頂點,對應于粗鋼和水泥等高能耗大宗礦產品消費強度的頂點、第二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峰值點和城市化速率開始減緩的轉折點。二是人均GDP10000美元~12000美元。這一時點,鋼鐵和水泥消費到達零增長點,人均一次能源和工業部門終端能源消費同時到達轉折點。一些國家銅、鋁、鉛和鋅消費增速到達轉折點,社會財富積累水平、基礎設施完備程度和城市化率到達新的轉折點。
三是后工業化社會。進入后工業化社會,一次能源消費和交通部門終端能源消費到達零增長點,電力消費增速放緩,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社會財富積累步入較高水平,大宗礦產資源消費均處于零增長或負增長階段,以高新技術為特色的低能耗、低物耗的第三產業成為GDP的主要貢獻者。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