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少爺肉夾饃”融資1150萬美金,為資本寒冬注入暖流,業內人士認為這是國內餐飲觸底反彈的積極信號,標志餐企業或將迎來一個新的春天。
過去兩年,“西少爺”在產品與服務上下足了功夫,打磨出一套標準化模式,確立了市場定位。此次融資,其將展開大規模連鎖擴容,志在全球范圍開設上萬家門店。順應國家經濟、市場需求,中國餐飲放眼全球、樹立品牌勢頭已啟。
走出“寒冬”:抓住人性核心訴求
“資本寒冬”是今年創業圈的熱點詞,而企業倒閉、資本寒冬的背后是什么?有些餐企或許忘記了食物是來滿足人類基本生理需求的,僅當作了掙錢的工具,商機出現,就急于投資擴張,結果產能過剩。有些企業全力搞營銷,忽略了產品本身,結果顧客流失,關店一家接一家。市場不會長時間眷顧投機者,資本的理性回歸,讓一大批蜂擁而起的新概念餐飲迅速跌落。
寒冬之下,“西少爺肉夾饃”兩年十五家店,速度不快,但穩健前行,并且實現各店全面盈利,B輪融資超千萬美金,準備全國乃至全球擴店,欲與國際品牌并行于市場。
兩年多的時間,產品和服務是西少爺最為傾注的,將“通過提供健康、美味、便捷的食物,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作為企業使命,產品標準極致化,服務反饋考核化,輔之“試吃”營銷、專業化運營,大道至簡,順應大眾需求,把握住了企業生存的根本,自然最后就創造了真正的市場機遇。
肉夾饃,本是西北地域小吃,過去的經營,多為街市小店。
而當肉夾饃遇上連鎖餐飲,就變成了快節奏生活的便捷餐食。西少爺的創始人出身BAT工程師,編程中領會新科技下物與物的邏輯:當把一個微小的程序打磨成精品之后,在互聯網上口碑傳遞,便會迅速應用到大批電腦中。如果把這個效應用在餐飲上,打造一個精湛的品類,也可以在全市場迅速鋪開。
西少爺創始人對肉夾饃制作技術反復調試、提煉,耗費幾千斤面肉料,歷時半年多,研制出對準大眾口味、講究健康品質的配方。并且根據定期的試吃、體驗反饋,配方“快速迭代、靈敏開發”,有個不成文的說法,在西少爺吃到的肉夾饃可能就是兩天前的配方。正是不斷把用戶需求賦之產品,不斷刺激用戶興奮點,西少爺肉夾饃便成了大眾偏愛的餐食品牌。
每個肉夾饃要經過十幾道精細、標準的工序,尺寸誤差不超過3毫米;高蛋白面粉誤差不超過3克;面餅烤制溫度誤差不超過2℃,烤制時間誤差不超過5秒;冷飲、熱飲溫度誤差不超過1℃;餐具材質嬰兒級,用餐紙巾原漿無漂白……各類標準數字化、精細化,目的就是讓用戶拿到產品后感受到的是極致化的體驗,這也解釋了為何西少爺門店總有長龍排隊,回購率高達84%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