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加快完善文化經濟政策體系和法規體系,為文化產業發展創造更好環境。發展文化產業,離不開政策和法規的引導和規范。必須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落實和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繼續執行推動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和文化企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完善政府采購和資助辦法,完善各級文化產業發展專項資金使用管理,加大對社會效益突出的文化項目扶持力度。要加快完善和實施有利于文化企業兼并重組、文化科技創新、文化走出去等的政策措施,出臺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方式投資文化產業的政策和支持創新型文化企業及小微文化企業發展的政策,統籌研究有利于文化內容創意、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經營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加強知識產權保護、體現文化創新權益的政策措施,更好地引導文化產業發展。要適應全面依法治國的要求,加快文化領域立法步伐,及時將成熟的文化經濟政策上升為法律法規,進一步健全文化法規體系,提高文化領域依法管理水平,為文化產業健康發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第四,加快發展新型文化業態,推動文化產業轉型升級。科技創新是文化發展的重要引擎。當今時代,以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既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了強大動力,也為文化產業發展開辟了更為廣闊的空間。要順應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需要,深入實施“互聯網+”行動,積極運用新興傳播技術,改造提升出版發行、影視制作、印刷、廣告、演藝、娛樂、會展等傳統產業,大力發展基于數字、網絡、3D、4D、高清、多媒體、虛擬展示、激光顯示等多種高新技術應用的新型文化業態,加快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移動多媒體、動漫游戲等新興文化產業,推進文化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要加快建立健全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依托國家高新區、國家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等,建設國家文化與科技融合發展示范基地,促進文化資源與科技創新要素互動銜接。要加強文化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培育一批特色鮮明、創新能力強的文化科技企業,推動有關科技創新成果向文化生產力轉化,提高文化產業發展所需的核心、關鍵、共性技術及其軟件、裝備的自給率,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撐。
第五,加強對文藝創作生產的引導,為文化產業發展提供源頭活水。文藝創作生產是文化產業發展的根本和基礎。推動文化產業發展,必須著力抓好文藝創作生產這個中心環節,從源頭上把握好正確導向。要引導廣大文藝工作者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和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聚焦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唱響愛國主義主旋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努力創作無愧于時代的優秀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要引導文化工作者堅守社會責任,正確處理文化的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的關系,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統一。要進一步加強文藝理論和文藝評論工作,完善文藝作品評價體系,健全文藝評獎機制,引導和激勵廣大文化工作者堅守藝術理想,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創作生產更多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體現中華文化精神、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有機統一的優秀作品,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動力。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