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被譽為“工業的血液”,是全球外貿交易中的大宗商品之王。盡管我國是石油消費的巨擘,但自有的石油儲量卻相對有限,超過六成的石油需求依賴進口。究竟我國的石油儲量如何?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們又該如何看待這一現狀?
目前,全球石油儲量約為1萬億桶,其中中東地區占據了最大份額,達到3%。根據2019年的全球石油儲量排行榜,委內瑞拉以3009億桶位居榜首,沙特阿拉伯以2665億桶緊隨其后,加拿大則以1697億桶位列第三。我國在全球范圍內的石油儲量排名第13,為256億桶,與委內瑞拉相比,僅占其石油儲量的5%左右。盡管我國石油儲量已突破200億桶,排名相對靠前,但考慮到我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平均每人的石油儲量仍然低于全球多數國家,無法滿足日常需求,因此高度依賴進口。由此可見,我國在石油資源方面極度匱乏。
值得注意的是,各國所統計的石油儲量數據均基于已探明量。由于勘探活動仍在持續,新發現的石油儲量會導致這些數據不斷更新。然而,高儲量國家未必能產出高產量。某些已探明的石油可能因缺乏開發價值而未被利用。此外,各國的資金和技術水平差異也會影響其石油產出能力。有些國家雖然具備生產能力,但為了維持油價穩定而限制產量。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各國的實際石油產量。
而我國的石油開采成本相較于其他國家而言,顯得尤為高昂。以中國最大的兩家石油公司——中石化和中石油為例,它們在2016年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內陸油田的開采成本約為50美元,而海上開采則更是高達60美元左右。這樣的成本使得油價稍有下跌便可能導致企業虧損,且在許多情況下,開采成本甚至超過了進口石油的成本。
相較之下,其他國家的石油開采成本則要低得多。例如,沙特阿拉伯的石油開采成本基本維持在10美元以下,許多油田甚至低至3~5美元。中東其他國家如伊朗、伊拉克、科威特和阿聯酋等,其石油開采成本也相當低廉,與沙特阿拉伯相近。此外,俄羅斯的石油開采成本約為18美元,而美國則為36美元左右,相對較高。
盡管我國擁有256億桶的石油儲量,但受高昂的開采成本和難度影響,實際產量僅為89億噸。其中,渤海灣(含海域)、松遼、鄂爾多斯、準噶爾、塔里木和珠江口等六大盆地的產量占據了絕大部分,合計達到67億噸,占比高達6%。然而,即便如此,我國仍面臨巨大的石油缺口。2019年,我國石油消費量高達25億噸,位居世界第二,但同時,石油缺口也達到了36億噸,遠超美國。隨著消費量的持續攀升,這一缺口也在不斷擴大。目前,我國正致力于石油進口多元化戰略,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進口國。主要進口來源地包括俄羅斯、沙特阿拉伯、安哥拉、伊拉克、阿曼、巴西、伊朗、科威特和委內瑞拉等。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