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網絡輿論中,香港和臺灣的房地產市場常被嘲諷。但這些地區的小區雖老舊,但通常保持較好的清潔度,物業也更為負責。由于早已過了房地產繁榮期,進入了房產存量管理時代,已經淘汰了管理不善的物業。長期的競爭也使物業服務質量提高,居民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房地產商轉型做物業,雖利潤減少,但可以獲得穩定的現金流。
等物業行業內部充分競爭后,開發商也可找到新的盈利點,而業主也將得到更好的物業服務。即使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許多小區物業狀況都令人失望。隨著房地產從快速增量向存量管理的轉變,物業服務將成為核心。通過提供優質服務持續獲利,將取代依靠賣樓獲利的模式。
依靠拉動房地產來帶動整體經濟增長的路徑已不可持續。房地產影響的相關產業太多,不能輕易放棄,但趨勢已定。購房者減少,產業過剩終將退出,但過程可能受拉抬房價舉措的延緩。房地產最終必然回歸大眾生活必需品屬性,像家電等行業一樣,仍重要但不再是國民經濟支柱。行業利潤下滑也在所難免。
這種周期性衰退從積極視角來看也是正常和必要的。當傳統產業和模式難以為繼時,人才和資本就會被迫尋找新的方向,推動經濟騰飛。康波周期反映的正是技術革新周期,舊模式瓶頸促使創新者開拓新的可能性。近兩個世紀全球經濟起伏但長期向好的根本原因即在此。每一次危機都可能成為下一個飛躍的起點。
如果像日本那樣強行延續僵尸行業和模式,不僅資源浪費嚴重,還會阻礙真正的經濟進步。因此,即使過程艱難,也必須積極應對房地產步入沒落周期的事實。關鍵是繼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新興產業,使之成為新增長動力。與此同時,也需要著眼長遠,適度引導房地產業平穩運行,使其回歸居住屬性,繼續提升人民生活品質。
經濟發展需要平衡各方面因素,不能單純強調GDP增速。發展活力和發展質量同樣重要。面對新舊動能轉換時期的種種痛苦,我們需要審時度勢,把握大方向,堅定發展信心,以積極求變的姿態開拓進取,相信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必能在新舊交替中找到適合中國發展的新路徑。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