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我們的房地產調控措施的調整,要想讓房地產市場復蘇,不能再去做割裂的、碎片化的、局部的政策調整,應該聽聽我一直以來由衷的建議。針對首次置業的人群、針對改善型購房人群、針對有投資需求的人群,把各項政策做組合、做套嵌,同時加大優惠力度。從購房人的角度來考慮,怎么能夠充分調動他們的購房意愿。在疫情之后,經濟逐步恢復的大環境之下,核心就兩個字“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這又說到一個根本問題就是保交樓。那么前兩三年以民企為主的這種爆雷和爛尾,已經嚴重地挫傷了購房人的積極性,所以保交樓保民生,才能夠讓市場恢復購房的熱情。當然光有熱情也不夠,我們的整體經濟要向好、就業要穩定、收入要穩中有增加,再加上市場信心的恢復,恐怕房地產才能夠逐步向好。我們不要指望某一個政策就立竿見影,市場復活一蹴而就,這是不現實的。因為今天中國的經濟體量很大,中國的人均居住面積達到了四十平米,在全球都是不錯的,僅次于美國的六十八平米,相差也就二十八平米,所以我們已經擺脫了住房緊缺的年代,而進入到一個適中、相對比較舒適的狀態。
那么要想讓消費者再購房,第一要有信心;第二要有錢;第三要有意愿。要么他覺得這個生活是他想要的,除了城里有一套之外,郊區還要有一套;除了考慮到自住之外,還要考慮到子女教育、養老、醫療、出行、通勤、社交等等。除了自住之外,還要考慮到把房地產作為一個中長期穩健性投資,通過溢價加租金獲取一個中長期的穩定性收益。我覺得這個收益的年化只要高于現在銀行的整存整取的這種一年的平均收益率和低風險理財的平均收益率即可。所以我真的不主張再去“切香腸”、“擠牙膏”做碎片化的、片段式的這種政策調整;而要站在購房人角度,把購房人分成首次置業、改善型購房和投資三類。從他們的需求及痛點做政策的組合、互嵌和優化。這在假以時日在快速的落地、執行,讓老百姓感受到政策對他們的關懷,市場才能逐漸向好。這是我的建議,我從來不是說簡單地去批評,而是一定會提出建議。當然還有一點就是我覺得房地產從業人員也好、媒體也好,不要過度的解讀和放大,也不要去自嗨和盲目的散布市場的樂觀情緒;我覺得經濟不是喊口號喊出來的,經濟是扎扎實實地做出來的,而在做之前一定要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做嚴謹而縝密的沙盤推演和論證,這個不是喊口號,而是要對人民、對老百姓負責。因為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我們當前工作的主要任務就是滿足廣大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