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是清潔能源生產力如何優化布局問題。考慮我國清潔能源生產力的區域布局,應在服務“雙碳”目標的同時,立足國情,充分發揮不同區域間稟賦優勢,在技術可行、經濟可行的前提下做到合理布局、物盡其用。建議在沿海地區不要大規模推廣分布式能源,那將給電網高效安全運行帶來障礙。而是要充分利用清潔能源開發帶動西部大開發,利用特高壓電網進行西電東送。建議在西部地區以五個“大”——大企業、大投資、大技術、大系統、大市場,來建設一批新能源大基地。假若未來光伏需要裝機50億千瓦,則可以在新疆戈壁沙漠上建20億千瓦,青海、寧夏、甘肅、內蒙古各建7億~8億千瓦,將會生產7.5萬億千瓦時電,產生1.5萬億元收入,按照五省總人口8000萬人計算,相當于這五省人均GDP增加2萬元左右。水電目前基本集中在西南地區。風電建議以沿海和西部地區為主,不要四面開花。對于氫能,建議將氫能的利用開發聚焦在清潔能源儲能上,不僅規避了氫能運輸的安全問題,還可有效解決風電光電的波動消納問題,一舉多得。
準確把握我國產業結構調整的路徑和方向
推動“雙碳”目標實現的過程是倒逼產業結構深度調整、進而提升國民經濟效益質量的過程,是中國經濟真正實現高質量發展鳳凰涅槃的過程。要重點把握好以下三個要點。
一是加快形成清潔能源產業鏈集群,培育經濟增長新動力源。能源結構的巨大調整會帶來天量的投資。比如在供給端,如按照每千瓦5000元的投資,120億千瓦的裝機將需要60萬億元的投資;在消費端,各種終端用電用能設施的更新改造,如電動車、智能環保建筑等至少會形成40萬億元的投資需求;而傳輸和配送端,遠距離輸配電的特高壓及智能電網設施等投資至少也需要50萬億元。這樣加起來會達到150萬億元之巨,在未來40年的過程,平均每年至少形成3萬~4萬億元投資強度。對此,各地區不能一哄而上,搞低水平重復。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出臺政策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擴鏈強鏈補鏈,加快形成空間上高度集聚、上下游緊密協同、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清潔能源產業鏈集群。
二是采取切實措施推動工業部門脫碳減碳,構建綠色低碳工業體系。目前,我國的工業系統,在物耗、能耗、污染氣體排放方面存在著五個較大的問題。一是物耗大,二是能耗高,三是廢物利用率低,四是工藝流程落后的小化工、小煉鋼、小火電等小型重化工企業還留存不少,五是由上述問題導致的碳排放量高于全球工業單位碳排放量的1倍以上。基于此,在實現“雙碳”目標過程中,作為耗能排放大戶,傳統工業部門面臨如何減碳脫碳問題。建議從五個方面推進脫碳減碳:一是源頭減量,即在工業投入品的源頭減少資源消耗。比如鋼鐵行業,要進一步優化燃料結構,降低燃料比、鐵鋼比,發展短流程煉鋼。二是節能減排,積極推廣應用先進用能技術和智能控制技術,提升電力、冶金、化工等重點高耗能產業的用能效率。如果我國能源利用效率可以達到2019年世界平均水平,則可節約15.8億噸標準煤,減少碳排放約39億噸。三是循環回收,比如對工業企業生產過程中的余熱和中間物料進行回收利用,對產品實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發展再制造產業等。四是工藝流程改造,通過采用低碳技術對工藝流程進行綠色化改造,淘汰高碳高耗能技術。五是對各種廢棄物回收利用,比如冶金爐渣建材化、城市固廢資源化、環境治理生態化。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