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領域:助力能源企業成功“出圈”
白皮書分析指出,2025年前中國能源市場的“系統價值”體現在五個關鍵領域。它們對于中國能源市場的減排、就業和健康環保效益等方面均有巨大潛在價值。
1.集中式風能和太陽能
隨著可變可再生能源平準化度電成本(LCOE)下降,以及政府規定了可再生能源份額的目標,新型集中式太陽能和風電的產能正持續增長。
盡管能源領域仍存在影響可再生能源部署的諸多矛盾,如國家指導政策與地方實施、支持煤炭與推廣可再生能源共存,以及現貨電力市場的緩慢推出等,但截至目前,政府所發布的政策規劃仍然支持提倡可再生能源“穩步增長”。
2.分布式能源
隨著城鎮化繼續推進、成本下降以及對分布式屋頂太陽能的補貼扶持,預計未來五年內,分布式能源將增加近兩倍。
2018年至今,國家陸續發布政策推動分布式光伏資源配置市場化,在電力用戶和電網公司之間開展分布式電力交易試點項目。第一批試點項目已于2019年5月在26個城市正式啟動。2020年,考慮到集中式太陽能和陸上風電的成本競爭力,政策制定者正將補貼重點放在分布式屋頂太陽能上。
3.能源互聯網
電網的持續數字化轉型將推動智能電網進一步發展,最終構建新的數字化能源生態系統——能源互聯網。
能源互聯網有助于實現供需平衡,極大地提高能源效率,應用情景也十分廣泛,包括微電網運營、電動汽車充電站、需求側響應和能效服務、虛擬電廠(VPP)等。
4.能效投資
在政府節能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整個價值鏈上存在諸多能效機遇。在供給側,密集的燃煤電廠改造項目提高了能效,降低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顆粒物的排放量。
通過行業優化(如實現電氣化,提高電網效能、建筑樓宇和工業能效)以及跨行業優化(如通過改進建筑樓宇和交通樞紐的設計降低能耗),可進一步解決低能效問題。
5.交通運輸及工業電氣化
在交通運輸領域,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將加速,電動車購買補貼將繼續實施;在工業領域,則將繼續實現制造流程的電氣化。
電動汽車比化石燃料汽車更加高效,可以將超過77%的電能轉化為車輪動能(汽油汽車只能將汽油中12%-30%的能量轉化為動能)。工業制造轉型則能夠促進工業部門實現電氣化,而工業制造業通常具有較高的電氣化前景。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