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舉行的氣候雄心峰會上,中國首次提出到203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2005年下降65%以上等氣候治理目標,旨在進一步促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在此背景下,我國能源行業如何加速轉型,實現綠色可持續增長成為熱議話題。
埃森哲聯合世界經濟論壇于近期發布的白皮書《塑造能源與材料行業未來——系統價值框架:中國市場分析》給出了答案。白皮書闡明:當下中國能源轉型正處于從簡單的可再生能源替代邁向更復雜的綜合能源系統的關鍵拐點,“十四五”期間能源企業需要逐步“出圈”,加速構建綜合能源體系的步伐。
五項背景:倒逼能源行業思考“系統價值”
當前中國能源行業的發展,同時受到保障能源安全、能源技術進步、能源總成本降低、治理目標升級、數字技術賦能五大背景影響。政策制定者和行業領導者需要以更廣泛的“系統價值”考量能源轉型舉措。
埃森哲與世界經濟論壇的研究,旨在跳出單純的經濟或能源成本角度,從更廣泛的視角和深度,探討各個能源轉型政策帶來的溢出效應,即系統性價值。
1.保障能源安全
減少進口風險:隨著貿易摩擦加劇和地緣政治關系緊張,能源供應的不確定性迅速增加,政府政策已轉向限制發展天然氣發電,支持能源安全目標。新建燃煤電廠的門檻業已降低。
較高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十三五”規劃期間,中國在可再生能源方面的新增投資預計將達到3600億美元,比“十二五”期間增長近39%。
2.能源技術進步
太陽能光伏技術領域的進步:在強大研發系統的支持下,中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太陽能光伏產業集成價值鏈。
技術專利: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專利數量居全球之首。截至2016年,擁有的相關專利數量約為17萬件,是美國的1.6倍、日本的2倍。
3.能源總成本降低
電價下降:過去三年來,中國工業用電電價下降了25%。
能源成本優惠:今年疫情期間,國網、南網等企業相繼出臺了針對工業客戶的電價優惠政策。
4.治理目標升級
承諾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2020年9月,中國宣布了在2030年前溫室氣體排放達到峰值、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
實現電力、水泥、鋼鐵行業低排放:2018年5月,中國生態環境部提出,符合條件的鋼鐵企業應當遵守超低排放計劃,力爭到2020年底完成4.8億噸的產能改造目標。
5.數字技術賦能
利用自動化、信息技術、平臺、安全性、移動性、機器人技術、數據分析、社交等數字化舉措全面賦能能源轉型(尤其是在工業領域),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以最低的成本提供能源。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