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受訪的部分業內人士持悲觀態度,認為即使進入首批補貼清單,其能否及時拿到補貼資金仍是未知數。今年經濟形勢比較嚴峻,工商業經營情況變幻莫測,到底能收上來多少可再生能源附加變數較大。
在業內人士看來,采取電價附加補貼清單申報模式的背景是,近兩年可再生能源項目“高歌猛進”,而可再生能源補貼財政缺口日益增大。“所以,復核通過,意味著企業確權成功,即國家承認欠錢。但是在現金流匱乏的情況下,很有可能通過金融工具,比如綠證等其他形式兌現補貼。”上述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
預算基本能覆蓋增量項目
記者注意到,財政部6月17日公布的《2020年中央財政預算》顯示,今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收入預算與支出均呈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今年收入預算數為883.52億元,比2019年執行數增加15.41億元,增長1.8%;2020年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支出預算數為923.55億元,比2019年執行數增加64.37億元,增長7.5%。其中,2020年風電發電補助預算356.85億元,預算數為上年執行數的96.8%;而太陽能和生物質發電補助預算分別為428.39億元、53.41億元,較2019年均有所增長。
“從預算的角度來看,64.37億元基本能覆蓋可再生能源增量項目,不過,存量項目原有補貼拖欠可能會仍將繼續。”一位證券分析師向記者直言,“從財政部公布的預算數據看,對風電并不是特別‘友好’。實際補貼多少金額要最后看財政部的決算數,因為每年從預算到決算,變化很大。”
另一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可再生能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的電量,將無法獲得補貼。《關于印發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建〔2020〕5號)明確,當風電、光伏電量參與市場化交易,只有電網收購價格高于煤電基準價時,其電量才有機會獲得補貼。然而,在中長期交易當中,交易電價往往是低于煤電基準價。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