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未通過復核的項目是否符合當初規劃和規模指標需進一步核實。尤其是2017年、2018年可再生能源項目“上馬”速度太猛,難免涉及審批用地、生態等問題,部分權責不清、影響生態等項目也在渾水摸魚得以推進。
自去年國家明確不再發布可再生能源補貼目錄后,今年開始,企業通過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平臺填報電價附加申請信息兌付補貼。
記者注意到,近日發布的首批補貼清單顯示,有近200個可再生能源項目未通過復核。這些未通過復核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還能享受補貼嗎?今年可再生能源補貼預算能否兌現?
多因素致部分項目未通過復核
今年首次實施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清單申報,按照“成熟一批,發布一批”的審核原則,需要分階段發布清單,首批補貼清單于6月30日前完成審核發布。
根據國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發布的信息,截至6月17日,天津、內蒙古、江蘇、安徽、河南、廣東、廣西、海南、貴州、云南、陜西、青海、寧夏、新疆兵團14個省市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清單申報項目復核工作中,共涉及1216個可再生能源項目,其中初審通過的光伏項目總規模達20842.4MW。經統計,共有685個可再生能源項目通過復核,500個項目未通過復核,陜西省尚有31個項目處于待審核狀態。
目前,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清單項目復核情況還在持續更新中。
記者注意到,復核未通過,原因多為全容量并網時間需進一步確認、補充材料、不符合申報條件等。比如,天津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補貼清單第一階段申報項目有8個需要補充材料,第二階段補充材料的項目涉及13個;江蘇省收到初審通過項目120個項目,復核通過項目51個,復核未通過項目需要補充材料的多達69個項目,這些補充材料的項目均需全容量并網時間和符合規劃情況進一步確認。
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未通過復核的項目是否符合規劃、規模指標需進一步核實。尤其是2017年、2018年可再生能源項目“上馬”速度太猛,難免涉及審批用地、生態等問題,部分權責不清、影響生態等項目也在推進。“補充材料的項目里,有些是優秀的可再生能源項目,而有些則是‘黑戶’電站,其建設并不符合規劃,也來渾水摸魚。”
復核通過意味企業確權成功
那么,材料補充齊備的可再生能源項目還能再次復核嗎?在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一位專家看來,沒有進入首批補貼清單的項目并非意味著被判“死刑”,按國家規定建設并網的可再生能源項目應該享受補貼。“首批補貼清單結束后,很有可能開展第二批補貼清單申報。”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