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強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打造“互聯網+公共就業服務”,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和補貼政策。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和漢語教學,做好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農村牧區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農牧民工返鄉創業、就業困難人員幫扶等工作。完善扶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的政策措施,加大對靈活就業、新就業形態的支持力度。
(十七)支持教育高質量發展。加快公辦幼兒園建設,支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發展,增加學前教育資源。加大對困難地區、薄弱學校、鄉村小規模學校和鄉鎮寄宿制學校支持力度,推進義務教育縣域內一體化發展。有序擴大中心城鎮學位供給,到2020年基本消除大班額。支持縣城普通高中學校優質特色多樣化發展。支持中高等職業學校、應用型本科高等學校實訓基地建設。加快推進自治區高等學校“雙一流”建設,發展優勢特色學科。
(十八)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打造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加強盟市級綜合醫院和專科醫院建設,健全完善旗縣級公立醫院功能,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標準化建設,穩定和發展鄉村醫生隊伍。提升處置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力,大力發展“互聯網+醫療健康”。實施蒙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加強蒙醫藥創新平臺建設,強化重點專科、蒙中醫館、制劑室建設。
(十九)完善多層次廣覆蓋社會保障體系。推進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自治區統籌,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健全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制定失業保險關系轉移接續辦法,擴大失業保險覆蓋面。有序推進低保制度城鄉統籌,推動低保對象動態化精細化標準化管理。扎實開展“城企聯動”普惠養老專項行動,擴大養老服務有效供給。探索建立適宜的醫養結合模式和長期護理保險制度體系。
(二十)強化公共文化體育服務。實施廣播電視播出機構制播能力建設、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等工程。推進旗縣級烏蘭牧騎標準化建設和網上烏蘭牧騎平臺建設。推進旗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建立健全應急廣播體系、廣播電視傳輸覆蓋及監測監管體系。發展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合理利用空置場所拓展公共體育活動空間,推進公共體育設施與學校體育設施免費或低收費向社會開放。
(二十一)改善住房保障條件。統建農村牧區集體公租房和幸福大院,提高深度貧困戶基本住房安全兜底保障能力。完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完善城鎮困難職工等重點群體公共租賃住房和補貼的申請機制,對城鎮住房困難群體給予公共租賃住房實物配租(售)或租賃補貼保障。
(二十二)增強防災減災和應急管理能力。實施公共基礎設施安全加固工程、交通設施災害防治工程,開展城市既有住房抗震加固、自然災害高風險區農村困難群眾危房與土坯房改造工程。充分利用城市公共綠地、廣場、公園、體育場(館)等場所,統籌建設人口疏散設施,形成人口疏散和應急避難保障體系。加強自然災害早期預警、風險評估信息共享與發布能力建設,建設五級救災物資儲備體系。推進災害應急救援聯動指揮平臺建設,建立資源共享及聯合處置機制。完善防災減災救災經費保障機制,提高骨干救援隊伍專業化技術裝備水平。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