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筑牢我國北方重要生態安全屏障
(十一)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創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編制實施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將“三區三線”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規劃產業發展、推進城鎮化不可逾越的紅線。健全生態文明績效評價考核和責任追究制度,落實生態補償機制,推進草原森林等重點領域生態補償全覆蓋。研究建立節能量交易機制,進一步推進水權、排污權、碳排放權交易。
(十二)深入實施重點生態工程。統籌山水林田湖草治理,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開展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推進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水土流失治理和沙漠鎖邊造林。開展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建設和沙地重點危害區治理,實施科爾沁、呼倫貝爾、烏珠穆沁沙地綜合整治。深入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三北”防護林建設、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還草、退牧還草、水土保持等重點生態工程。
(十三)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開展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推動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改造。加大烏海及周邊地區等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和聯防聯控聯治力度。強化污染地塊風險管控和治理修復,推進一般工業固廢、危廢規范化處置。推進工業園區循環化改造,提高污水處理率和中水回用率。全力抓好“一湖兩海”等重點湖庫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全面落實河長制、湖長制。加強黃河等排污口管理。強化城中村、老舊城區和城鄉接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和納管工作。消除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加強中蒙俄達烏爾國際自然保護區跨境生態環保合作。
四、深入推動重點領域改革
(十四)落實重大改革舉措。深化集體土地市場化、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資源性產品等要素價格形成機制、自然資源資產收益分配等改革。推進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和使用權、科研經費使用自主權等制度改革。制定政務誠信建設管理辦法,建設全區各級信用平臺,實現信用信息征集全覆蓋。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行“最多跑一次”“一網通辦”等措施,開展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大幅壓縮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形成優化營商環境長效機制。
五、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十五)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目標,加強對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的幫扶,堅決落實“四個不摘”要求,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聚焦特殊貧困人口,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社會保障、防貧保險等政策,構建多層次復合式保障體系;建立返貧監測預警機制,及時將因病、因災等返貧人口納入幫扶。強化產業扶貧,促進轉移就業,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大力推進消費扶貧,多措并舉解決扶貧產業產品“賣難”問題。加強扶貧資金形成資產管理工作,深入實施扶志扶智行動,確保貧困人口持續穩定脫貧致富。推進脫貧攻堅與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有機銜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