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在當今取得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多年前制定的政策和規則,尤其是針對電力行業改造。但許多在供熱、制冷和交通行業存在的壁壘與十年前幾乎如出一轍。各國政府亟需制定政策,以創造合適的市場條件;
●2018年,可再生能源行業為全球約1100萬人提供了就業機會;
●2018年至2019年,私營部門簽訂的購電協議(PPA)中,新建可再生能源發電產能增加了43%,創歷史新高;
●全球氣候影響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影響輻射全球150國家的數百萬人口。氣候影響促使各國政府加強環境行動。截至2020年4月,覆蓋29個國家、8.2億人口的1490個轄區已宣布進入“氣候緊急狀態”,其中許多轄區已經制定了計劃和目標,發展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源體系;
●盡管一些國家正在淘汰煤炭,有的國家卻仍在投資建設新的燃煤電站。自巴黎協定的簽署以來,私營銀行為化石燃料項目提供的融資正在逐年上升,體量在過去三年達到2.7萬億美元。
中國可再生能源的發展情況:
●過去十年,盡管中國的電力生產翻了超過一倍,可再生能源在電力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6.6%提升至26.4%;
●2019年,中國擁有的電動轎車占到全球的將近一半,電動巴士則占到全球總數的98%;
●盡管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截止2020年中,中國的電力網絡能夠調整適應能源結構的巨大改變。由可再生能源供應的電力占比達到歷史新高,風能和太陽能的發電占比分別上升了1%和12%;
●截止2019年年底,中國的可再生能源總量仍在在世界領先(無論包不包括水電),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量也排在首位;
●中國的公共財政在其他國家支持建設了大量煤炭產能,幾乎所有的投資目的地均為發展中國家和新興國家;
●2019年,中國的風電投資增長了10%;但同一時間,由于政府在2018年宣布停止對大型太陽能光伏電站的補貼導致市場凍結,太陽能領域的投資減少了33%。盡管如此,中國在小型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上的投資仍然增長了9%。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