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繼美股四次熔斷之后,美國原油期貨市場也上演了前所未有的一幕。即將到期的5月美國輕質原油期貨價格暴跌約300%,收于每桶-37.63美元。這是原油期貨價格自1983年在紐約商品交易所交易后首次跌入負數,意味著賣方需要付出代價,才能讓買方從其手中拿走原油。超過300%的跌幅,不僅創造了原油期貨1983年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也創造了即期原油期貨史上首次跌為負值的紀錄。
三重因素推低國際油價,短期利好中國經濟發展
近期國際油價暴跌,主要源于以下三方面因素:一是受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影響,全球經濟衰退,能源消費需求萎縮,導致國際原油市場過剩和庫存加劇。二是沙特和俄羅斯作為原油出口國,減產動力不足,近期達成的相關協議不及預期。三是在需求側雪崩、存儲無門的情況下,美國原油5月期貨在4月21日到期,原油交易商紛紛甩貨,導致美國輕質原油期貨WTI價格一路下跌。
國際油價暴跌,短期來看對中國經濟利大于弊。中國作為原材料進口大國,70%的原油依賴進口,國際油價下跌可以降低我國原油進口成本,市場預計全年降低進口成本700多億美元。同時,國際油價下行,對制造業、交通運輸業等來說,能源支出費用有望降低,并通過產業鏈傳遞到中下游企業,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加之中國疫情已經得到基本控制,逐步復工復產,油價暴跌有助于經濟發展。同時,國際油價暴跌也將對能源行業造成一定沖擊,石油企業的利潤將大幅下降。我國油田勘探開發周期較長,前期的投資對后期的運營成本將產生較大影響。如果油價走低,甚至低于投資時的成本價,企業將會虧損。但總體上看,國際油價短期內對中國經濟利大于弊。
低油價或減緩能源結構清潔化進程,但不會逆轉能源結構調整趨勢
從長期來看,國際油價下降會沖擊國內的油氣勘探開采行業,未來油氣對外依存度可能進一步提高,對我國能源供給安全帶來一定隱患。更值得關注的是,國際油價暴跌可能導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放緩,對中國可持續發展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油價下跌或將減緩中國能源結構優化的步伐。國務院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中提出“降煤、穩油、增氣,大力發展風電、太陽能、地熱能等可再生能源”。近年來,中國在壓縮煤電投資,以風電、光伏發電等可再生能源作為電力增量的戰略支持下,2019年我國風電投資規模增長81%,光伏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繼續保持全球第一,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費中占比不斷提高。受此次疫情影響,我國經濟增速放緩,能源消費將進入低增長甚至零增長區間,電力消費增幅收窄,抑制我國通過新增可再生能源發電來調整能源結構的進程;考慮石油價格和煤炭價格聯動效應,且地方政府為了保增長、穩就業,或重啟煤電投資或煤電實施滿負荷運行,勢必壓縮可再生能源發展的空間。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