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想和大家講三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是宏觀形勢,第二個方面是國家的光伏政策,第三個方面講一下華為下一步應該做些什么事情。
宏觀形勢
從宏觀形勢上講,大家都知道,在“十四五”期間要從高速度發展向高質量發展轉移,或者說實現綠色的增長。這種增長方式在發達國家已經延續了幾十年,我們國家是從2018年習總書記提出來發展轉型,特別是在2018年5月18日中國第一次在生態環境大會上提出了兩個重要的目標,一個是到2035年,我們國家的生態環境質量有根本性的好轉,現代化國家能初步建成,然后到2050年左右的時候建成美麗富強的現代化強國,這是一個追趕世界先進水平的過程。發達國家其實在1972年之后就開始實行綠色的增長和可持續的發展,基本上有三種主要的轉變。第一個是增長方式的轉變,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一切增長都是為了人類的福祉與健康。第二個最重要的轉變就是能源系統的轉型,是完成一個清潔化和低碳化的過程。大氣污染的各種污染物,80%以上是由化石能源燃燒排放的,所以說要實現能源的清潔化。另外是應對氣候變化,實現能源的低碳化,這一點大家都在積極地向前走,無論是發展中國家還是發達國家都已經形成了共識。第三就是生活方式的轉型,由過去的不可持續的消費方式向可持續的消費方式轉變,也就是說綠色的生活方式轉型。
習總書記分別在不同的場合講了這三個轉變,2014年談能源革命的時候講了能源的轉型,在2018年討論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時候談了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并指出中國還落后于時代,主要標志就是我們需要改革開放。習總書記多次講過,改革開放是中國人民大踏步趕上時代的重要法寶。我們落后于時代,體現在我們的發展質量問題、經濟質量問題和環境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現在發展所面臨的矛盾,主要是我們落后的發展方式和人民的需求不相適應的問題。所以說我們要補齊短板,要把過去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改變過來。“十四五”期間,國家明確的目標就是有質量的增長,也包括能源。在過去一段時間里,能源行業的主要任務是解決供應的短缺問題。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和鍥而不舍的努力,能源供應的問題基本解決,基本滿足了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現在面臨的問題是能源的質量不高,習總書記多次提到要調整能源結構,減少煤炭消費,增加清潔能源供應,其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們的能源發展質量。
“十四五”期間,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提高能源的發展質量。發展質量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個方面就是可再生能源和天然氣消費的增加。可再生能源的發展大家有目共睹,在過去的十幾年里,特別是《可再生能源法》頒布的十四年間,可再生能源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從可有可無到舉足輕重。在2003、2004年,我國非水電可再生能源發電幾乎是零,那么現在已經占到了10%左右。在“十四五”期間,要每年增加一個百分點,大體上能從現在的10%提高到15%左右,這樣才能保證非化石能源比重的指標從2020年的15%,到2025年的18%以上,再到2030年的20%。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