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換電模式的熱情被重新點燃。
利好政策加碼添了一把“火”。先是補貼新政給予初步認可,換電車型不受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30萬元)規定限制。
緊接著,作為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分,換電站首次寫入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將“建設充電樁”擴展為“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而后,工信部鼓勵企業根據使用場景研發換電模式車型,并支持北京、海南等地方開展換電模式試點推廣。
車企、電池企業迅速作出反應。乘用車方面,除北汽與蔚來一直布局的企業外,吉利、上汽、一汽、東風、長安、威馬紛紛加入戰局。商用車方面,除了此前涉足的三一重工、北奔重汽、開沃汽車之外,江淮、徐工集團、華菱星馬、北汽福田、大運汽車、昌河汽車也在換電市場動作頻頻。電池方面,寧德時代、國軒高科、瑞浦能源等電池企業迅速響應加持。
政策與市場的雙重熱捧,歸因于換電模式可有效降低購車成本及充電等待時間等痛點,同時電動汽車的殘值率可獲有效提升等。
C端換電“風起”
新補貼政策利好對換電車型,C端乘用車換電風起。
新能源乘用車換電車型開啟集中申報,包括蔚來、北汽、東風、江淮、楓盛、威馬等多家主機廠申報了換電型乘用車。
換電站規劃上,除了北汽、蔚來之外,吉利、長安、東風、威馬也正式加入建設智能換電站行列。
如:吉利已在中國簽約了1000多個換電站,涉及重慶,杭州,濟南和淄博等城市。將來,其電池交換設施將逐步部署在更多的城市,省際和高速公路路網中。長安則規劃未來5年與換電聯盟伙伴在重慶市累計建成換電站100座。
與此同時,“車電分離”運營模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助力C端換電市場,成為換電市場的重要補充。
其優點在于:1、降低購車首付款,以創新模式促進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2、鼓勵充換電相結合模式,解決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續航焦慮、充電慢、壽命衰減的痛點;3、促進資源節約和環保,促進動力電池標準化和回收再利用。
但是仍需注意的是,作為一種新的商業模式,換電模式依然存在車電分離法規不健全、電池標準不統一、換電站建設成本高昂、盈利模式待解等難題。
運營場景優勢凸顯
隨著補貼逐步退出,換電模式在價格、使用便利性、可靠性等優勢凸顯,尤其在出租、網約車等特定運營場景有望迎來新一輪增長。
相較于私人市場,運營車輛更適合換電模式的原因有兩方面:
一是,運營車輛通常是定制車型,品牌相對集中,電池規格相對一致,標準化程度較高,對動力電池壽命和維護要求較高,符合電池更換模式的技術要求。此外通過車電分離,換電模式可大幅減少初期投入。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