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龐大的海上風電在建項目逐漸并網,卻也正在遭遇沿海地區負荷增速“換擋”,調峰資源稀缺等風險,未來解決消納問題的最優解是什么?
截至今年3月,全國已投運海上風電項目容量只有369.5萬千瓦,但累計在建容量達到1000.38萬千瓦。此外,全國已核準(核準公示)未開建的海上風電項目容量達到4138萬千瓦。
中國海上風電項目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浙江、福建等沿海經濟發達省份,靠近負荷中心且當地具備承受較高電價的能力,這本是海上風電消納的優勢條件。但2019年上半年以來,蘇、閩、粵三地負荷增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同時,電力規劃設計總院蘇辛一曾公開表示,當一個省的海上風電裝機容量達到千萬千瓦時就可能面臨調峰問題,主要原因在于沿海地區需要接受大量不參與調峰的外來電,核電裝機規模較大且同樣不參與調峰,這可能擠占新能源的消納空間。
未來消納或承壓
未來海上風電的消納情況與當地的電源規模、負荷增長以及外送能力密切相關。“當一個地區的電源出力與外送能力之和小于等于當地負荷,這個地區的消納能力就沒有問題。”江蘇省電力設計院電網公司系統部副主任王震泉在2019中國新能源高峰論壇上表示。
如果負荷增速與新能源裝機增速保持一致,消納并不會成為未來海上風電發展的掣肘。但隨著全國用電量增速放緩,未來海上風電消納形勢將可能變得嚴峻。
今年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增速為5.0%,較上一年有所回落。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司長李福龍在2019年上半年能源形勢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產業結構轉型、服務業比重提升的過程通常伴隨著用電增速下降,因此,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用電量從前些年的高速增長階段“換擋”至當前的中速增長階段是必然趨勢。
江蘇、福建和廣東是國內海上風電在建項目最為集中的三個省份,占到全國累計在建容量的87.7%。今年上半年,江蘇、福建和廣東的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速均低于全國全社會用電量增速。
2019年1月—6月全社會用電量和統調最高負荷
數據來自江蘇能源監管辦、福建能源監管辦、南方電網
同時,廣東和江蘇需要接受不參與調峰的區外來電,省內核電機組按基荷運行不參與調峰,福建則主要由于省內核電裝機占比較高,上述三個省份的電網調峰形勢日益嚴峻。江蘇電網曾測算,到2020年,如果3900萬千瓦的區外來電不參與調峰,則全省調峰缺口將達到1200萬千瓦。
如果電網調峰資源未能相應增加,那么只能將棄風棄光作為暫時性的調峰手段,這將在一定程度上壓縮海上風電的消納空間。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