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高分辨率地形及大氣底層垂直分層對大尺度模式計算效率及預報精度的制約,是大時空預測的關鍵。”某預測廠家技術負責人說。
國網江蘇電力會同相關科研單位經過兩年潛心研究,充分考慮大尺度天氣系統影響,研發高分辨率數值預報區域嵌套方案;在計算能力、模式設置和預報技巧上對預報模式進行優化;開發基于一體化資料同化及影響新能源基地的高層大尺度天氣系統大尺度天氣系統模式嵌套區域設置無縫隙預報技術,建成大空間尺度、長時間尺度的省級數值天氣預報系統,在保證數據可用性的同時,成功將預測時長提高至7天。
實測預測全互聯,切實提高預測精度
“為了更好地促進新能源消納,提升新能發電管理精益化程度,我們一方面積極探索新能源發電大時空尺度預測技術,另一方面超前開展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建設。”江蘇電力調控中心主任陸曉介紹說,2018年5月,國網江蘇電力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建成投運。
這套系統依托了“大數據+云計算”的互聯網架構,整合各系統及相關社會資源,建立共享云平臺,實現全省4055臺風機和16362組光伏逆變器運行數據的實時監測,完成了全省65座測風塔、425座輻照儀的全壽命數據庫構建,實現與省內各氣象觀測站的數據融合。該中心還率先開展數據挖掘工作,于2018年10月提前完成了對省內風光資源的摸底,掌握了省內資源特性,建立起10年的風、光資源數據庫。“新能源大時空尺度發電預測平臺在資源數據庫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了氣象預測預報技巧,挖掘氣象-功率的時空關聯特性,提高預測模型精度。”陸曉說。
國網江蘇電力通過新能源發電數據中心建設,有效加強了新能源場站運行管理,切實解決新能源場站運行數據對預測精度提升的制約。此次新能源大時空尺度發電預測平臺深度融合數據中心、互聯測風測光歷史資料庫,建立包含大時空尺度數值天氣預報、測風測光氣象觀測數據、功率預測數據、實發功率數據的數據分析平臺,探索氣象-功率的時空關聯特性,挖掘江蘇電網連續14年新能源全額消納發電數據庫,構建了深度學習預測模型及高效訓練樣本,有效提高了新能源功率預模型精度。
記者從江蘇電力調控中心了解到,新能源大時空尺度發電預測平臺試運行半年以來,江蘇電網新能源發電第三日功率預測精度同比提高3.8個百分點,并率先實現七日新能源發電功率準確預測,第七日平均預測精準度達84.2%,已達到全國三日預測平均精度。
在7月23日江蘇電網負荷新高日,該預測平臺首次全網功率預測(7月17日)準確度達83.2%,7月22日全網功率預測準確度達91.8%,為高負荷期間的方式計劃安排提供了準確支撐。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