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可全程監控的良性回收體系。林曉等人建議,從動力蓄電池制造階段就應考慮電池回收的統一標準等,持續發展電池回收技術,同時借助物聯網、大數據等信息化手段,保證各環節主體能夠對動力蓄電池的回收利用情況進行監測和管理,避免電池在梯次利用和報廢處理過程中失控產生污染。
加強全產業鏈合作。業內認為,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仍處于探索階段,回收制造成本高企疊加新電池價格下降,使得電池梯次利用成為僵局。打破僵局的關鍵在于合理確定回收定價、電池設計標準化和模塊化,從設計源頭匹配回收場景。而電池的標準化和模塊化需要車企、電池廠商、回收企業、終端利用企業共同協作。
加強監管。目前非法動力蓄電池回收、生產與再生已形成一定規模,因此,完善回收管理制度還需要建立相應處罰機制,促使終端消費者將電池交給正規回收企業,避免電池流入非正規渠道。針對小散亂企業囤積居奇等問題,相關部門也應提高準入門檻。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