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海兵介紹,把汽車退役電池拆解后,用來給電動自行車換電,也是一種非常好的再利用方式,對于分秒必爭的外賣行業尤為合適,目前無錫已有幾千組電池正在參與試點。
行業數據顯示,2018年梯次利用市場規模約8.98億元,而回收拆解市場規模約3.19億元,從趨勢來看未來梯次利用將是主流。
梯次利用,還需邁過哪些坎
盡管“退役”動力蓄電池梯次利用已成發展共識,但這還是一個嶄新的領域,有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業內人士表示,主要瓶頸一是退役電池的追溯,二是信息不對稱,三是行業標準尚不完善。
電池追溯管理方面,目前已有所突破。高云虎介紹,我國采用動力電池的溯源管理,通過物聯網技術,向電池內植入芯片,目前已經有超過530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加入其中,累計上傳溯源信息約62萬條,“基本上每一塊電池都能追溯到生產廠家。”
江蘇從2018年開始部署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工作。今年2月,江蘇省發布通知,明確以南京、南通、揚州、無錫4個地區為重點,逐步構建輻射長三角、各有側重、優勢互補,并有序競爭的動力蓄電池全生命周期價值鏈回收利用體系。
此次江蘇省繼廣東之后組建省級汽車新能源電池回收利用聯盟,由中國鐵塔江蘇公司、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牽頭,吸納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動力電池生產企業、汽車運營維保企業、回收拆解企業、梯次利用企業、再生利用企業、相關科研和金融第三方服務機構等上百家產業鏈上下游相關企業參與,著力破解產業創新協同、上下游信息不對稱等難題。
作為聯盟秘書長,戴海兵介紹,聯盟將在今年內對動力電池保有量、退役動力電池數量、退役動力電池的處理環節進行調研,建立完善省內動力電池回收利用體系,組織制定相關聯盟標準,推動建設動力電池綜合管理信息平臺,并與國家電池溯源管理平臺數據實時對接。
“我們率先搭建起電池回收利用平臺,當未來動力電池大規模退役時,平臺就能充分發揮作用。我們也希望依靠這個平臺吸引省外企業落戶江蘇。”戴海兵表示,未來,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