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11月,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已經達到72.8萬臺。
相比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不過區區300萬輛的保有量,這個數字其實已經不小了。那為什么在現實用車中,我們的里程焦慮和充電焦慮還是如此嚴重?為什么還是常常得為充電難發愁?說到底,問題在于這將近73萬臺充電樁究竟有多少是被真正有效利用的?
說到充電樁的利用率,這絕對是一個讓人抓狂的事!
一邊車流量少的場所,大量新建的充電樁閑置;另一邊是車流量大的場所,大量充電停車位被占用后不充電;小區里連普通停車位都保證不了,哪有地方讓你停車充電啊,即使物業好說話,讓你安一個電樁以便應付車牌申請,但平時你也沒法用,因為沒有固定車位啊。我本人也是被逼急了,干脆從自家窗口拉了一根220V的家用線來充電。不僅如此,各處公共充電樁的APP也是五花八門,僅僅是我所在的城市上海,各類充電樁APP就不下幾十種之多。其中的無奈和麻煩,想想也就讓人退縮了。
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充電樁用不用,除了與用戶自身有關之外,之于其它各相關方面,幾乎都是“與我無關!”
電樁運營商,靠賣設備、裝設備,再做做工作、申請申請補貼足夠過得很好,反而是本真正應該作為主營的“充電服務費”卻成了雞脅和“蚊子腿”;公眾場所的停車場,前文也提到了,車多了擠占充電位,車少了又沒人充電,總之也不怎么增收;至于小區,物業要是讓你有了專用車位充電,不僅得不到一點好處,反而多了一堆麻煩和矛盾。
總之,得利太少,麻煩太多,如果不是政府要求推進,又有相關補貼,73萬臺充電樁幾乎是不可想象的。但,現在問題來了,電樁是建好了,一方面是廣大新能源車主們高喊充電難;另一方面是低得可憐的充電利用率。用我一位業內朋友的說法:“按現在的利用率來計算服務,安一個電樁,8年都未必收得回成本。”
也是在這個月,前任科技部部長萬鋼撰文寫道:“建成小區已有車位安裝充電設施普遍較難,問題在于小區內配電側由物業管理,由于無利可獲而缺乏可持續性。建議地方政府出臺政策允許小區物業收取合理的充電服務費,以提高物業協助安裝和維護管理充電樁的積極性。”其實,需要得利的,又豈止是小區物業?
讓各方都得利,這才是提升充電樁利用率的關鍵!不然,充電樁建再多,也是惘然。(易車網)
相關鏈接:全國充電樁累計達72.8萬臺
中國充電聯盟官方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11月,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29萬臺,通過聯盟內成員整車企業采樣車樁相隨信息數據顯示,建設安裝私人類充電樁43.8萬臺,公共樁和私人樁共計約72.8萬臺,同比增速為79.8%。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