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2年至3年,中國將迎來海上風電大發展時期,開發進程將明顯提速。目前,多個沿海省份已公布了“十三五”海上風電發展方案。其中,江蘇省規劃到2020年投產海上風電3.5吉瓦;福建省規劃建設海上風電13.3吉瓦,2020年投產2吉瓦;廣東省規劃到2020年開工建設海上風電12吉瓦,投產2吉瓦以上。到2020年底,預計中國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將超過5吉瓦。
目前,限電嚴重的“三北”地區,隨著電力市場的逐步完善,將迎來更加理性和健康的發展環境。電網規劃建設的十余條跨區特高壓輸電工程近幾年密集投產,提供了跨區消納風電的技術條件。配額制正式實施以后,跨區電力輸送將成為消納“三北”地區風電的主要方式,到2020年,棄風限電形勢將大幅改善。大葉片機組技術將打破傳統IEC風電場分級標準,通過優化控制策略改善機組載荷,“三北”高風速地區也可以應用大葉片機組,屆時風電項目的經濟效益將更加可觀。可以預見,2020年至2025年,隨著土地資源、環境保護、北方限電環境改善等因素,中國的風電開發主戰場將由中、東、南部地區回歸“三北”地區。
未來,中央政府對項目生態環境保護的要求將更加嚴格,同時,將竣工環保驗收行政審批改為項目法人單位自行驗收、接受社會監督,業主將承擔更大的環境風險和法律責任。為了降低自身開發風險,開發商也將更加重視項目環境保護和植被恢復工作,實現企業效益與環境效益協同增長。
可再生能源配額制面臨重大問題
雖然可再生能源中光伏和風電的前景良好,但同樣要面對很多問題。
早在今年6月底,國家能源局就計劃公開發布配額制的第二次征求意見稿,但卻被迫取消。關于取消的原因,是在第二版征求意見稿中,關于可再生能源補貼強度的新增內容,引起了業內的巨大反應。
原計劃的第二版征求意見稿中,要求將可再生能源強制配額與綠色證書相結合,并且按省份劃定了風電和光伏的最低保障利用小時數,在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內國家可再生能源基金給予全額補貼,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的發電量不再獲得補貼支持,但發電企業可以獲得綠證并且出售獲得增量收益,但金額不得超過原先的補貼數額。
這一新增規定,意味著新能源企業的發電量能夠獲得的補貼,在除去保障利用小時數之外,只能依靠出售綠證來換取,并且上限不超過原來的補貼數額。故作為盈利重頭的保障外部分收益,將大大受損并且面臨變現難的問題。
綠證制度在實施一年多以來,據中國綠色電力證書認購交易平臺的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9月19日,共有2034名認購者認購了29766個綠證。乍一看,數據還不多,實則不容樂觀。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