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傳聞,“國家能源局近期連續召集光伏行業協會、企業和專家座談,聽取各方對光伏行業發展意見,并形成了一份《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建設工作方案(草案)》(以下簡稱《方案》),準備在進一步聽取意見后正式發布。”
根據相關報道,上述《方案》的主要內容可能包含:“光伏發電平價上網示范項目(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將于2018年10月前后開始申報,2019年3月前后開工,2019年9月30日前或者12月30日前并網發電。在此基礎上,首批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每個省份申報的規模可能在300MW-500MW左右。”
這一消息立即在業界引發熱議,究其原因,在補貼退坡、限制新增規模的“531新政”發布影響下,即便無補貼,產業仍然期盼,“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通過進一步逼降非技術成本,令光伏發電項目投資“算的過來賬”,從而為下半年的國內光伏應用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不過,8月30日,國家能源局綜合司就“山東省發改委提出的山東東營市河口區光伏發電市場化交易項目無需國家光伏發電補貼的請示”發布了一份題為《國家能源局綜合司關于無需國家補貼光伏發電項目建設有關事項的函》,其中,國家能源局綜合司表示,:山東省發改委的請示事項“具有一般性”,“對此類不需國家補貼的項目,各地可按照國家有關可再生能源政策,結合電力市場化改革,在落實土地和電網接納條件的前提下自行組織實施,并將項目情況及時抄送我局。”
也正是這一函件的曝光,尤其是其中“不需補貼的項目,各地可自行組織實施”的描述,令業界對管理層主導的“有關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的《方案》”能否順利出臺產生了懷疑。
不過,筆者從相關分析人士處了解的信息顯示,“管理層研究、推動‘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的初衷就是通過示范為各地光伏發電項目建設非技術成本樹立標桿,而在項目管理上,其完全可以將‘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做成一個單獨的池子,獨立于各地自行組織實施的項目。”
那么,這個“池子”能有多大呢?如果上述《方案》確實為每省份安排了300MW-500MW的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裝機指標,那么意味著,若按我國合計共有28個省、自治區(不含直轄市、特別行政區)推算,此輪無補貼光伏示范項目的裝機指標規模或將達到8.4GW-14GW;而另據了解,早在2018年6月15日,國家可再生能源中心與清華大學能源互聯網創新研究院聯合主辦的“去補貼光伏項目發展研討會”上,研討到的光伏項目規模約為3.4GW。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