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上述,西北新能源“大發展”伴隨著“高受阻”,以2016年為例,當年西北電網新能源發電量811.8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35.03%;發電占比14.71%,同比上升3.51個百分點;新能源棄電量333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7.12%;棄電率29.13%,同比上升3.03個百分點。新能源消納困難已經成為西北電力系統運行中存在的最突出的問題之一。2017年以來情況雖有好轉,但四個特征沒有發生根本性改變。
西北區域新能源消納的工作思路、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針對新能源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用電空間“裝不下”、輸電通道“送不完”、安全運行“裕度低”、網源結構“不協調”等問題, 西北能源監管局會同國網西北分部等單位圍繞促進新能源電量消納這一中心工作,進行了多次溝通研究,逐步形成了明確的工作思路:一是切實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不斷健全完善電力市場機制;二是密切結合區域新能源發展實際,針對問題做到有的放矢;三是突出在更大范圍進行資源優化配置,有效突破省間壁壘;四是主動會同各部門各單位形成聯動機制,合力促進新能源消納。根據這些思路,我們逐步提煉出了“四個施策三個協同”(簡稱“四三法則”)的工作做法,立足實際、因地制宜、精準發力、務實高效地打出了一系列促進新能源消納的組合拳。
四個施策
注重思路研究,保障方向性。開展《西北新能源消納機制研究》、《西北區域電力現貨市場及監管機制研究》等工作,全面理清西北新能源行業發展現狀,掌握當前運行中存在的問題,從產業政策、電力規劃、通道建設、調度運行、安全約束、市場交易、補貼撥付等方面對當前和下一階段工作系統性、科學性地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措施和規則,探索通過區域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和現貨市場機制等進一步消納新能源電量。
完善市場機制,調動積極性。系統調峰能力不足是導致西北新能源棄電的重要原因之一,通過計劃手段和調度指令要求發電企業提供調峰等輔助服務的效果有限,2017年起,西北能源監管局陸續啟動了寧夏、西北跨省、青海輔助服務市場建設工作,通過市場機制調動提供輔助服務的積極性,促進新能源消納。寧夏輔助服務市場試運行效果良好,新增調峰容量約130萬千瓦,5~7月間深調電量4096.36萬千瓦時,補償費用1715.47萬元,降低新能源棄電率約0.6個百分點。
規范熱電運行,增強靈活性。為合理安排運行方式、緩解供暖期調峰能力不足對新能源電量消納的制約,2016年起,西北能源監管局陸續在寧夏、陜西、青海啟動了熱電聯產機組發電調峰能力核定工作,今年各省(區)首輪核定結果均已印發,實現了轄區內熱電聯產機組發電調峰能力核定全覆蓋,累計釋放新能源消納空間約3億千瓦時。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