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在中國第二大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邊緣,目前世界上電壓等級最高、輸送容量最大、輸送距離最遠、技術水平最先進的特高壓輸電工程—準東—皖南±11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新疆段(以下簡稱±1100千伏特高壓新疆段)全線貫通。
該工程作為輸送綠色能源—電力的重要通道,從立項之初就被打上了綠色環保的烙印,工程從能源生產、施工建設、能源消費等環節處處體現著綠色工程的特征。
綠色建設 盡量減少對生態的破壞
3月29日,在±1100千伏特高壓新疆段全線貫通現場,黃色的荒漠上泛著白色的鹽堿,高高低低的沙漠植物成為這片荒漠上唯一的綠色。
“不要小看這些梭梭,他們是國家級公益林的組成部分。”±1100千伏特高壓新疆段業主項目部副經理徐玉波邊說邊用手在鐵塔周圍比劃了一圈,“我們已經與專業的園林綠化公司簽署了合作協議,項目全部完工后,將由他們對施工臨時用地和永久用地進行綠化和補種,以最大程度恢復當地的生態植被。”
在施工現場,記者看到,在鋪著黑褐色防塵網的地面上,一臺牽引機與一臺張力機正在展放特高壓導線。機器的數量明顯少于工程開工時使用的設備數量。徐玉波對此解釋道:“一般展放特高壓導線時,我們需要使用8套牽引機和張力機,因為每臺設備所占用的臨時用地面積都不小,為了減少對地表植物的影響,我們此次施工只采用了1套設備。”
在立項之初,對施工用地的“精打細算”就體現在了規劃之中。徐玉波從該項目前期可研時就介入,并在項目規劃時提了不少意見,均被采納。
徐玉波介紹,工程途經的不少地段都是生態脆弱區,植被易被破壞。為做好施工現場的生態環境保護,現場施工精準地圈定了作業范圍,鋪設了防塵網,施工完畢還將種植草方格固沙,以最大程度減少對環境的破壞。
±1100千伏特高壓新疆段起于±1100千伏昌吉換流站,止于新甘交界處紅柳河火車站,途經吉木薩爾縣、奇臺縣、木壘哈薩克自治縣和哈密市等4個縣(市),路徑長度598.684千米,共有鐵塔1109基。沿線地區以沙漠、戈壁灘、山地為主,其中高山、沙漠、丘陵等復雜地形超過45%。
綠色能源 促進新疆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新疆能源資源豐富,是我國五大綜合能源基地之一,具備同時開發煤電、風電、太陽能發電的條件,是國家規劃建設的9個大型風電基地之一。
截至2017年底,新疆電網聯網運行發電裝機容量8219.9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3405.2萬千瓦,占總裝機容量的41.43%。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容量中,風電裝機容量1835.4萬千瓦,占裝機總容量的22.5%;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907.6萬千瓦,占裝機總容量的11.1%;水電裝機容量662.2萬千瓦,占裝機總容量的8.1%。我區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均居全國第二位。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