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實現我國能源轉型的前提條件
我國能源革命的目的在于推進我國能源轉型,能源轉型是一個長期漸進、不斷改善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是一個綜合性概念、系統性工程,需要落實其實現條件:
(一)能源轉型的基礎是推動我國能源消費結構轉型,落實能源消費革命
我國能源轉型的關鍵在于能源消費結構轉型,用能端結構調整比供給端結構調整更加重要和迫切。一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的根本在于轉方式、調結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產業結構決定能源結構,能源結構影響產業結構,貫徹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以產業結構調整促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以能源消費結構調整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將高耗能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降下來,將單位GDP能耗水平降下來,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二是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有效手段是開源、節流,落實全民節能。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單位GDP能耗累計下降了14.6%,但我國仍是世界上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也是世界主要的能源進口國,石油對外依存度接近70%,天然氣對外依存度接近40%,影響我國能源安全,需要進一步落實全民節能,充分挖掘工業、建筑、交通等重點領域節能降耗潛力,抑制不合理能源消費;三是實施能源梯級利用,實現能源高效利用。實現消費端的能源梯級利用意義重大,分布式、區域供能是終端能源梯級利用的重要方式,要因地制宜推廣區域綜合供能、分布式再生能源發電、地熱能供暖制冷等供能模式,推進能源綜合梯級利用改造,加強熱、電、冷、氣等能源生產耦合集成和互補利用。通過重塑能源消費體系,中國完全有可能以技術可行、經濟合理、社會可接受的方式實現到2050年經濟6倍增長,但一次能源需求量和2010年基本持平。
(二)能源轉型的關鍵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發展現代能源服務,落實能源供給革命
實現能源供給結構轉型需要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一是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新能源占主導是本次能源轉型的主要標志,未來新增能源需求主要通過發展新能源來滿足,而發電是新能源最主要的使用方式,能源供給結構調整的基礎是構建適應可再生能源大規模發展的新型電力系統;二是實現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智能化發展。大力推進光伏、光熱、風能、儲能、地熱、可控核聚變等新能源發展,創新新能源智能化管控模式,不斷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納比重,突出新能源的主體地位;三是實現煤電高效清潔利用。考慮到我國國情,煤炭的高效清潔利用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環節,但不是能源轉型的最終目;四是推進分布式、多能互補、智能微網等創新業務模式發展。新型電力系統明顯特征就是去中心化、傳統集中式電站與分布式電源相結合、長距離主干網輸送與區域就地消納相平衡,未來新能源、分布式、多能互補應該是一個完整的概念,需通過分布式、新能源、多能互補等的發展實現有功的就地平衡,無法就地平衡再考慮遠距離統籌優化;五是推進工業化與信息化的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智慧能源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既是技術手段,也是管理手段,需實現能源流、信息流、價值流的雙向交互,推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應用,打造新型能源運營商業模式和服務業態;六是打造現代能源服務。在新型能源電力系統中,能源生產和能源消費并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其聯系的紐帶就是現代能源服務,以終端客戶為中心,創新能源服務模式,滿足用戶多層次、個性化的用能需求。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