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到2030年,風電和太陽能發電可以滿足該國一天內任何小時的電力需求,但這完全仰仗于基荷電源的持續穩定輸出,同時對于“基荷電源”技術提出更多的挑戰。
目前在德國,最高的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輸出持續于冬季,屆時風力將達到最大。隨著太陽能發電的持續發展,這一現狀將被改變。到2040年,夏季的新能源發電輸出能力將和冬天持平。
可以預見,到2040年,當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輸出達到最大,將超過整體的電力需求。盡管風電和太陽能發電輸出與每小時的電力需求并不匹配,但其將在以周為單位的時間周期內,提供充足的電力以滿足用電需求。同時,也需要儲能和靈活的需求響應來輔助以達到供需平衡。隨著時間的推移,新能源發電將逐步達到年供需平均。風電、太陽能發電月度最大輸出值將滿足78%電力需求。但仍需其他類型的發電資源配合以達到天、周,甚至月度平衡。
相對來說,在德國,多云天氣可以持續很多天,偶爾也會有幾個小時幾乎沒有風力和太陽能發電的狀況出現。這樣的情況最常見于秋季和冬季,低風速也將出現于冬季,陽光也不像在夏季那樣充足。盡管這樣,到了2040年,我們仍可以期待在沒有風力和太陽能的整周時間內,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仍可滿足85%和63%的電力需求。同時,2040年后備電源的需求量和2017年持平,來輔助風電和太陽能發電。
到2040年,德國需要97吉瓦的分布式能源來平衡電力的峰值需求。但這些后備電源的需求量將逐步下降,平均利用率將從2017年的51%下滑至2040年的27%,這一情況也將逐步損害現有電源的經濟性,包括煤電和氣電。
未來的德國能源體系以新能源為主,同時必須輔之以具有靈活性的資源。儲能技術和需求響應能夠很好地解決可再生能源帶來的短期波動問題,例如將能源從此小時轉移到彼小時,或從某一天轉移至另一天。到2040,德國有了大量的太陽能發電能力,這為日用儲能向日夜轉換儲能的發展提供機會。
然而,這些技術不能很好地適用于在風能和太陽能發電不足以滿足需求的情況下,提供數周和數月的能源儲備。為了滿足這些較長期的需求缺口,需要可調度的,理想的是具有靈活性的資源。目前,只有抽水蓄能、電網互聯和氣電能夠在滿足經濟性的前提下進行。諸如氫存儲之類的其它技術仍將需要顯著的降低成本。
盡管在德國,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的占比達到60%,季節儲能的需求并不大。短期儲能和其他資源發電將為系統平衡提供充足的靈活性。
北歐地區
在這份報告中所述北歐地區,包括丹麥、芬蘭、挪威和瑞士。彭博新能源財經《新能源展望》中預測,北歐地區能源系統主要以水電為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為輔。
上篇:
下篇:
地址: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慶陽路77號比科新大廈 傳真: 電郵:303235380@qq.com
隴ICP備14001663號 泰和集團 甘公網安備 62010202002397號 版權所有 設計制作 宏點網絡